泰山區農村生活污水大變樣 泰安市生態環境局泰山分局堅持為居民辦好實事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劉明薈 通訊員 譚華 審核 王天姿)綠水青山是夯實鄉村振興的生態基礎,泰山區是綠水青山資源的集聚地,為守護好綠水青山,近年來,全區創新提出“16345”水質提升機制,實施鎮區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扮靚鄉村底色,提升生活品質,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美不美、環境好不好、生活優不優,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關系到鄉村生態振興的成色。“咱現在農村生活環境真是好了,洗衣服的廢水、洗碗做飯的廚房用水都通過咱家里鋪的管道淌到村里建的污水處理站,咱老百姓自己住得也是得勁兒多了。”郭茂方對家門口的生活污水有了好去處夸個不停。
2023年,泰山區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為全區十大民生實事之首。積極籌集資金,實施生活污水治理、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提升改造項目,將84個村納入治理范圍,對全區農村污水治理工作統一打包進行規范提升,確保污水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項目現已申請債券1.5億元。
下足繡花功夫,科學設計、試點先行。經充分論證、反復研判,因地制宜精選納管、集中拉運、建設集中污水處理站等7種投資成本低、處理效果好、群眾認可度高的治理方式。比如,采用納管方式對省莊鎮西苑莊村215戶群眾產生的污水進行收集,實現污水治理全覆蓋。在孛家店村建設1處3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站,將岳莊、柳杭等2330戶產生的生活污水等接入污水站進行處理。在中郭莊建設1處3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站,并建設微站分戶處理,對全村310戶群眾和農耕景區污水進行治理。截至目前,18000余戶完成污水收集,70000余名村民受益,村民生活環境大為改善。
做好結合文章,統籌謀劃、全域治理。嚴格落實泰城污水“一張網”管理要求,將環山路北泰前街道黃山頭等9個村、青蘭高速南側徐家樓街道夏家莊等5個村、泰城東南部上高街道南上高等8個村納入治理范圍,統籌城鄉污水治理。堅持控污、清淤、增綠、去臟、治亂五策并舉系統觀念,打造全域化、系統化、綜合化、精細化、智能化、實效化管理模式,如對北部山區全面進行環境清理、整治,投資1.6億元修渠、護坡、硬化路面,源頭消除水污染隱患。積極協調城建集團對梳洗河、唐王河、雙龍河等區域進行重點整治,投資1000余萬元鋪設污水管網。
壓實五個責任,凝成合力、共建共享。泰山區全面構建環委辦牽頭抓總,職能部門綜合監管,街道鎮主體、村(社區)主管,居民自治五個完整、嚴密的責任體系,打造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共享、人人滿意的大生態環保格局。堅持高標準設計、高速度推進、高效能使用原則,確保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責任到人、實施到位、監督到底、保障有力,確保完成2023年24個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真正實現生態美、鄉村興、百姓贊的同頻共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