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山東 > 正文
  • 沿著黃河遇見海|濟南:走進現代版《鵲華秋色圖》 看新時代治黃人的“拿手好戲”

      編者按: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山東等沿黃九?。▍^)黨委網信辦,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黃河河務局、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和新華網主辦,齊魯網·閃電新聞承辦的“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采風活動10月9日在東營啟動。10日-12日,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沿黃九省(區)網絡新聞媒體的30多名編輯記者深入東營、濱州、濟南一線,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呈現黃河文化傳承之美、綠色生態之美、高質量發展之美。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2日訊黃河在濟南流經183公里,塑造了獨特的自然地理風貌,保障了全市80%以上的生產生活用水,是城市重要的生態景觀帶和歷史文化帶,對于濟南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更是給濟南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人在畫中游!來濟南黃河畔沉浸式步入綠色生態新畫卷

      

       在槐蔭區的“黃河綠色生態之門”,游客們由此開啟濟南黃河大堤之旅。在“生態黃河、田園黃河、文化黃河、活力黃河”的建設理念下,睦里清源、綠色生態廊道、櫻花大道、千畝銀杏林等“槐蔭黃河八景”系列景觀,營造了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的生態篇章。

      

       此時,千畝銀杏林正在進入最佳觀賞期。每到秋天,2100多畝銀杏一片金黃,宛如油畫。但在1996年之前,這里卻是光禿禿的一片。為了讓黃河大堤綠起來,治黃人開始植樹造林,抗病害、耐污染的銀杏樹便成為首選。由于黃河沙土漏水漏肥,當地通過挖溝、沙土上蓋紅土,改良土壤后再種植,終于讓種子長成了小樹苗。接下來就是移植,讓小樹苗聚木成林。人少、地偏、沒錢,黃河河務局百名職工就自己干,“每人包100米”,澆水、修剪,年復一年。到現在,僅槐蔭轄區24.28千米的堤防上,就已累計栽下60多萬株樹木,形成了以臨河防浪林、堤頂行道林、淤背區適生林、背河護堤林為主體的生物防護體系,在濟南西部、北部構筑起一道綠色屏障。

      

       沿著黃河大堤一路東行,可眺見“齊煙九點”之二的鵲山與華山隔黃河而望。金秋十月,晴空明瑟,黃河波光粼粼,天水一色,元代畫家趙孟頫筆下的《鵲華秋色圖》在眼前徐徐展開。陰雨之際,兩山云霧繚繞,如兩點青煙,此時呈現的“鵲華煙雨”景觀,便是著名的“濟南八景”之一。黃河北岸,鵲華煙雨生態園區游客絡繹不絕。野外燒烤、露營、主題派對……特色活動不一而足。依托黃河文化與河畔風光,園區已建成花海、跑馬場、房車宿營地、農業采摘等功能區,根據規劃,未來還將建設黃河岸邊沙灘運動休閑區、煙雨樓、扁鵲文化廣場等,讓游客來到母親河畔,共赴一場兼具休閑旅游與文化浸潤的“鄉野之約”。

      

       2021年10月,濟南印發《濟南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突出生態本底特色,立足差異化稟賦,分區優化沿黃空間功能,構建功能多元、有機融合、協調聯動的沿黃生態風貌格局。其中提到,城區段城河濕地休閑區,突出城市自然交融景致,釋放濟西濕地、鵲山龍湖濕地等節點生態功能,打造鵲華煙雨、齊煙九點等沿線風光展示區,展現百里黃河風景區獨特魅力。另外,統籌河道水域、岸線和灘區生態建設,建設集防洪護岸、水源涵養、生物棲息、微氣候調節等功能于一體的濱河生態系統。實施黃河沿岸防護林帶提升行動,豐富植物種類,優化群落結構,打造一批沿黃郊野公園,構建以堤頂行道林、臨河防浪林、淤背區適生林和經濟林、背河護堤林為主的黃河防護林體系,提升黃河堤岸生態和景觀功能。

      

       2021年,歷城黃河河務局配合區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完成濟南黃河生態風貌帶歷城區段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歷城堤防上界至濟南黃河大橋段4.2公里綠化提升、險工游園、生態停車場等項目建設。如今,在歷城黃河華山管理段,鵲華煙雨生態園區與周邊的黃河森林公園、濟南黃河文化展覽館等景點一道,串聯起黃河兩岸的旖旎風光。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園則園,通過充分挖掘文旅價值,發揮地域特色,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實現了黃河洼地的華麗蛻變。

      

       “千里眼”“順風耳”“瞭望塔” 科技全覆蓋守護黃河安瀾

       實現生態治理與文旅產業協同發展,背后離不開黃河各段工作人員的默默守護。曾經,他們用腳步丈量大堤,騎著電車上報水情,黑夜里打著手電巡查堤防……如今,隨著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在基層落地生根,山東黃河開啟了智慧管理的新模式——2021年,山東黃河河務局在全河率先建成視頻監控、無人機、遠程會商系統“三個全覆蓋”,“天空地河”一體化智能感知網全面鋪展,形成了“視頻監控+無人機+人工”立體化、大綜合智能巡查模式。

      

       作為基層段所,濟南歷城黃河河務局華山段承擔著轄區內15.95公里堤防和五處河道整治工程的日常管理和防汛工作,工作強度大、人員不足、夜間巡查危險重重等,是一直以來面臨的問題。為提高工作成效,華山段分別開展了視頻監控巡查和無人機專項培訓,依托原有的無人機飛行愛好者交流平臺,成立了一支專屬女子無人機巡查小分隊,把無人機基本飛行操作普及到每一位職工。濟南歷城黃河河務局華山段工作人員解雨晴表示:“我們讓無人機擔任巡河員,可以彌補很多工作上的不足,比如它可以到達以前我們難以到達的位置,替我們觀察河勢和工程上的問題,保障了我們的人身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為我們創新工程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撐?!?/a>

       除此之外,華山段還安裝了21處視頻監控點位,在河道和堤防重點段落布置43個攝像頭,并配備了夜間照明設施,實現全天候24小時無間斷監測黃河水情,保衛黃河安全。在智慧管理平臺的大屏上,記者看到,即便是數十公里外的防洪工程,通過視頻監控,也依然可以清晰看到水尺上的讀數?!爸拔覀兛此咝枰M入河床內部,危險系數比較大,但自從有了視頻監控設備,就可以在室內遠距離進行水尺讀數”,濟南歷城黃河河務局華山段工作人員王鵬程告訴記者,“結合水政管理系統,還可以提早發現并上報工程范圍內的違法事件,方便水政人員及時到現場制止?!?/a>

       利用遠程會商系統,歷城黃河河務局還實現了黃委—省局—市局—區局—基層段所五級會商,減少了工作人員跑腿次數,提高了辦公效率。

      

       基于“三個全覆蓋”感知網絡,山東黃河河務局的數字孿生黃河也在拔節生長。將物理黃河的要素構建成數字化的場景,通過數字端模擬,形成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黃河體系,進而助力精準化決策。數字化、智慧化,有效推動了治黃事業高質量發展和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個科技賦能、管理標準的“治黃新一線”拔地而起。

       筑牢公檢法地“朋友圈” 創新治理模式護航人民“幸福河”

       要欣賞鵲山、華山和九曲黃河“同框”風光,最佳觀景點位于蓋家溝險工。站在45號壩上遠眺,鵲華美景盡收眼底,黃河大橋車輛川流不息,繪成一幅現代版的《鵲華秋色圖》。而位于17號壩的黃河生態環境司法修復濟南基地,則見證了一次歷時十年的治黃“攻堅戰”。

      

       2008年,沿黃群眾擅自在河道內修建母親河公園,形成了行洪障礙,一旦遭遇大洪水,將直接威脅濟南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歷城黃河河務局堅決依法打擊該違章行為,歷時十余年,將12844平方米的違章建筑全部拆除完畢,河段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2020年,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歷城區人民法院、濟南黃河河務局、歷城黃河河務局聯合在此處建成黃河生態環境司法修復濟南基地,集“懲治、教育、修復”為一體,把打擊環境資源犯罪、懲戒環境資源破壞與生態修復結合起來,形成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良好法治氛圍。

       2022年12月,歷城區人民法院環境資源黃河巡回法庭遷至華山管理段,并增加了歷城黃河司法協作多功能展示廳,進一步優化了黃河法庭司法服務保障和法治宣傳教育職能。作為濟南黃河范圍內首家環境資源黃河法庭,該地區黃河流域內所有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糾紛,都可以在這里統一審理,目前已經開庭5次,審理了4起案件,實現了專案專審和司法保障關口前移,通過近距離巡回審判、以案示警,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使當地黃河生態環境和工程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

       今年4月,歷城黃河河務局在全省率先建立黃河生態保護聯防綜治機制,并在蓋家溝險工正式揭牌成立黃河生態保護聯防綜治辦公室,整合15家單位的資源力量,主要負責對歷城黃河灘區及險工、控導、堤防范圍內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普法宣傳、治安管控、露天燒烤、護林防火、環境衛生、污染防治、非法捕魚、破壞防汛設施、交通事故及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影響河道行洪、破壞黃河生態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重點整治管控,組織開展日常巡查、聯合執法和聯席會議,切實做到“巡查全覆蓋,執法零容忍,整治見成效”,形成了黃河派出所依法打擊、檢察院公益訴訟以及黃河法庭專項審理的聯合工作閉環,使水政執法從“九龍治水”到“攥指成拳”,以實際行動響應“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偉大號召。

       創新普法模式,講好黃河法治故事。在濟南黃河沿線,各區河務局抓住自身優勢,用“真招”“妙招”亮出法治建設“拿手好戲”。槐蔭黃河河務局通過拍攝《黃河人說普法事》(第二期),制作《獵鼠行動》《水周微視頻》《什么是水政監察》等短視頻、書法和繪畫法治文化作品,并在新媒體平臺展播,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另外,與區司法局聯合建設“槐蔭黃河綠色生態之門法文化廣場”,以憲法、水法、黃河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治水名人故事、黃河文化知識為題材,通過雕塑、形象墻、宣傳欄等形式,將法治文化宣傳和黃河文化宣傳融為一體,形成法治文化學習區、生態景觀觀賞區,成為黃河普法新名片,書寫“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新時代答卷。

      

       在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濟南提出“黃河—泰山—徒駭河”山河統籌的生態保護實施路徑,打造黃河下游約4000平方公里的溫帶森林綠網。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以全域大視角強化全市林地、濕地、綠地等生態空間功能,縱深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國土綠化攻堅,2024年,完成森林質量提升6萬畝,完成荒山荒地造林、疏林地補植及退化林修復1.6萬畝。持續開展濕地保護修復,2024年—2025年持續實施白云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和修復,開展濟西、玫瑰湖、雪野湖、王家坊等重要濕地生態修復提升。隨著濟南更加主動融入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積極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擔當引領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未來,在生態保護、文化弘揚、治理創新的趨勢下,這曲黃河大合唱的“濟南樂章”,將奏響更加嘹亮的合聲。

      

      閃電新聞記者 李金彥 尹承謙 報道

      來源:閃電新聞編輯:李金彥責編:朱志翔審校:侯峰峰主編:韓信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