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黃河遇見海| 濟南市歷城區:法潤安瀾亮利劍 聯防綜治護黃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山東通過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守護母親河長久安瀾。
構建“司法圈”用法治力量服務保障黃河生態
早在2020年8月,濟南首家涉及黃河的環境資源法庭——歷城區人民法院環境資源黃河法庭就揭牌成立了。它始建于歷城河務局機關,后為優化司法服務環境,2022年,歷城河務局聯合歷城區人民法院在華山管理段重新規劃建設了新法庭,占地面積達416.58平方米,設置為“審判庭+多功能展示廳”模式,突出“司法服務+法治宣傳教育”一體化建設,進一步優化了功能布局。
記者在法庭看到,審判庭按照標準化法庭建設要求,配備了專用桌椅、庭審記錄設備、國徽、法槌等。審判庭與多功能展示廳以旋轉墻隔斷,墻上印有蓋家溝河段鵲華視廊美景和歷城黃河防洪示意圖,充分體現了黃河特色。多功能展示廳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歷城河務局與歷城區法院在黃河生態保護司法協作方面的一系列工作成效。此外,墻上的黃河法庭審理的3起典型案例介紹,彰顯了以案釋法的教育意義,增強了普法宣傳實效。據了解,黃河法庭自成立以來,目前已開庭5次、審理4起案件,有效震懾了違法行為;解決6起合同糾紛案、2起強制執行,生態環境和工程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充分發揮出法治護航幸福河的積極作用,開啟了司法服務保障黃河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打好“組合拳”多部門聯合綜治保護治理黃河
今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二部流域法律,標志著黃河“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邁入有法可依的嶄新階段。恰逢這個重要時機,4月8日,山東省首家黃河生態保護聯防綜治辦公室在濟南市歷城區黃河大堤蓋家溝險工揭牌。
半年前,濟南市歷城區就立足黃河歷城段近16公里的實際,在全省率先建立黃河生態保護聯防綜治機制,按照聯合執法、綜合治理的思路,組建由15個部門參與的歷城黃河生態保護聯防綜治辦公室,打造防、控、治,以及黃河派出所依法打擊、檢察院公益訴訟、黃河法庭專項審理的新機制,持續加強對歷城黃河灘區的保護、整治和管控力度。如今揭牌,意味著歷城黃河生態保護聯防綜治機制進入實體化運作階段。這將“更好發揮法治引領和規范作用”付諸于具體實踐,切實筑牢黃河安瀾的保護屏障。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