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 黃河大集的多面孔

      九曲黃河,浩浩湯湯;齊魯大地,稻谷飄香。10月11日,華山腳下熱鬧非凡,山東省“秋季黃河大集”在此啟動,土特產、地方美食、手造精品、非遺體驗、文藝展演……輪番上演,人們在方圓之內感受山東的民俗底蘊、生活情態和文化脈絡。

      豐收喜景

      “這個金色的是什么啊?”在大集的一個展位前圍滿了人,市民們好奇的詢問濟南市歷城區清荷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出產的蘑菇新品——金耳,售價達30元/斤,當天上午,近百斤金耳被搶售一空。今年,合作社的果木香菇、靈芝、灰樹花、鳳尾菇也大獲豐收,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不到半天,賣了300多斤葡萄。我一直趕集銷售自己種植的陽光玫瑰,今年的陽光玫瑰葡萄增產了,畝產2萬多斤,‘大集’這個平臺,連接了種植戶和消費者,大大解決了我們的銷售難題。”來自商河縣的葡萄商販王吉虎說道。

      “黃河大集”品牌活動按照不同的季節主題,設立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豐收大集”、冬季“年貨大集”。

      今年的“秋季黃河大集”在豐收時節火熱開啟,以“黃河大集慶豐收 山東好品惠大眾”為主題,在全省各地陸續舉辦,還將舉行“秋季黃河大集”夜市、金秋豐收季特色產品展示展銷、“黃河大集”進社區等活動。

      “看下我們的黃河澄泥陶印章,可以拍了,今天發貨。”借著當天活動的熱度,不少商家也在進行直播,“線上+線下”同步銷售,不亦樂乎。據了解,“秋季黃河大集”也將通過“線下大集+線上帶貨+宣傳推介”的方式,在沿黃傳統鄉村大集和線上平臺開展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促進消費活動。

      國際范

      當天集市上的“流量王”當屬馬來西亞的貓山王榴蓮及榴蓮制品。中谷華豐(山東)商業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人氣爆棚,大家紛紛嘗鮮大集上的“國際范”。當天儀式現場,馬來西亞農業及糧食安全部KADA主席慕哈末·侯賽因為“黃河大集”送上“云祝福”。

      據中谷華豐(山東)商業有限公司業務主管張榮政介紹,依托中歐班列和海鐵聯運,進口馬來西亞的榴蓮運輸費用大大降低,同時縮短了運輸時間,濟南的市民吃到了更新鮮,品質更好,價格更實惠的貓山王榴蓮及周邊產品。

      上半年煙臺蘋果、萊蕪姜、金鄉大蒜等600噸“山東好品”銷往東南亞等國家,未來,隨著中歐班列班次的不斷完善,也將會帶著“山東好品”銷往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黃河大集”不僅吸引了國外的產品,一群外國留學生也加入到趕集潮流中。“之前還在大明湖等地方趕大集,這是我第三次趕大集,感覺非常好玩,商業也很精彩。”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塞義夫說道,當天他還專門選了一個精美的文創小鏡子送給自己的同學。

      “黃河大集”上備受歡迎的很多產品也在國際上“出圈”,濟南東泰興工藝品公司把草編、柳編做成工藝品,出口到歐美,讓鄉土成為時尚;老字號宏濟堂制藥煥發出青春,阿膠及相關制品今年預計出口超過3000萬元……

      文藝范

      “男女老少下田忙,起早貪黑忘辛苦……”,在“秋季黃河大集”啟動儀式上,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賈堂霞的一曲歷城民歌《四季歌》再現了一年四季勞作、豐收的場景,和眼前的豐收場景相得益彰。

      “《四季歌》是一首具有典型山東民歌風格的民歌小調,寫的就是我們的四季生活,在黃河大集上演唱這首歌更接地氣,別有一番風味。”賈堂霞表示。

      這些都得益于歷城民歌保護工程,如今,一期保護工程保護21支民歌;二期工程保護5支黃河號子,發行專輯,出版圖書,改編舞蹈。

      如今的黃河大集不僅是商品的展銷平臺,更是這樣的文化成果展示的平臺。《十七八多》、《唱唱俺唐王的大白菜》等經典歷城民歌再次唱響;黃河澄泥陶印章、龍山黑陶等山東手造讓人們近距離品味著文化帶來的愜意,大集上的農歌農舞農情和現實中農耕農趣農味,感染了現場每一個人。

      黃河大集已經成為弘揚黃河文化、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秋季黃河大集”期間,將舉行黃河流域特色手造民俗和民間藝術展演等,讓各地群眾在鄉土氣息濃厚、文化韻味濃郁的活動中感受煙火氣。(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孫靚 濟南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