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推動省級城市更新示范項目建設 舊廠區變身“文化城” 柴汶河畔見證新蛻變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秦浩)亭臺樓閣,廊腰縵回,在秋光沐浴中的柴汶河文化城風光秀美。每當夜幕降臨,古香古色的建筑在燈火的照耀下倒映在河水中,顯得靜謐美好。很難想象,位于新泰市新汶街道汶河路柴汶河畔的文化小城,曾經是污染造紙的廠區。如今,垃圾遍地、污水橫野的情景已不復存在,荒廢無用的舊場地也重新加以利用,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
記者自市住建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省級城市更新示范項目建設,讓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改善,讓老城區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煥發城市新的生命力。柴汶河文化城改造項目利用原新泰市新汶造紙廠原建筑改造施工,打造出集文化休閑、藝術鑒賞、商務運營和文化傳媒于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小鎮,吸引濟南、淄博、臨沂等周圍城市商戶入駐,成為城市發展的靚麗名片。今年9月,該項目成功入選山東省城市更新示范項目。
民間資本注入,舊廠區煥發新生機
據當地居民介紹,柴汶河文化城所在地曾是當地規模不小的新汶造紙廠。該造紙廠1999年關閉,關閉后廠區無人管理維修,廠房破損漏雨、道路損壞積水、垃圾污水遍地、雜草叢生。受城市更新理念啟發,新泰市民營企業家韓志國投資2.4億元,聯合18位知名藏家,對廠區進行了更新改造,利用近三年時間進行改造重修。
如今,文化城已基本改造完成,建成了以瓷器五大名窯、八大民系為主,輔以木雕、書畫等有機融合的博物館,集會議研討與藏品拍賣于一體的多功能廳。在博物館主樓兩側重建徽派建筑兩座,新改造古玩一條街,引進商戶86戶,聯合國內著名制硯大師王耀及制作團隊設立工作室,完成了紅絲硯的初步創作;初步建成了木雕藝術館及部分木雕藝術品的布展,建成高標準大棚20個;對整個文化城進行了綠化、亮化、美化改造,建成了大理石文化廣場。目前,該項目已成為我市極具借鑒意義的城市更新示范項目。
保留原有印記,文化城展現新活力
改造的真正意義在于,既要添加進創新的風味,也要保留住原來的味道。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在改造過程中立足原廠房主體架構不變,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特色建筑。經過內部加固修繕,原廠房改造升級為文化城博物館,陳列了歷朝歷代瓷器藏品,向參觀者展示了瓷器文化的發展歷史。曾經“口吐濃煙”的原廠區鍋爐煙筒,如今經過改造美化、敷設亮化燈帶,成為柴汶河文化城燈火璀璨的“東方明珠之塔”。除此之外,原鍋爐房車間經過重新規劃設計后,改造成為制研工作室;原商戶經營大棚,改造成為古玩一條街……
在博物館運營方面,文化城組織專家學者對展出的文物進行整理歸納成冊,健全文物電子信息,招聘培訓專業人員,推動售票、解說、參觀、體驗、觀看專題片、購買紀念品一條龍服務。同時積極打造古建攝影基地、爭取旅游研學定點單位、適時舉辦專題展覽和專項拍賣會等,提升文化城吸引力。
提升優質服務,增進民生幸福感
為全面提高文化城人文環境、營商環境,文化城成立了物業服務中心,全面做好治安保衛、衛生保潔、綠化種植、水電保障、專業講解等工作。為保障建立覆蓋文化城的全方位監控系統,24小時不間斷提供水電保障服務。
文化城目前擁有86家商鋪,經營范圍涵蓋石頭文玩、玉器花鳥等。文化城還定期評選“文明經營示范戶”,引導商戶文明經商,為周邊城市商戶增收、居民娛樂消費,提供了便利、高效、公平的交易平臺。得益于文化城區的創建,目前已經新安置就業人員300余人。為提升園區配套水平,新泰市對園區周邊道路進行了完善提升,結合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規劃建設占地1500平方米的停車場,解決游客停車難的問題。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住建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充分發揮示范項目引領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不斷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強化城市功能,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享受高品質生活。
(審核 聶艷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