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通脹下滑未提振消費者信心
參考消息網10月3日報道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日報道,過去一年來,美國通脹率大幅下降,而經濟增長依然強勁。可是,美國民眾仍然對經濟狀況非常不滿。他們經常提到的理由就是通脹。通脹因素繼續影響現任總統拜登的支持率和連任希望。
這是怎么回事?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雖然經濟學家和美聯儲會關注通脹率、也就是物價的變化幅度,但美國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更關注所需商品的絕對價格。
從這方面講,許多商品雖然今年的漲價速度沒有去年那么快,但是絕對價格依然遠遠高于新冠疫情暴發前或者剛剛暴發時的水平,而且不太可能回落。
如果用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8月份通脹率為3.7%,遠低于2022年6月所創的峰值9.1%。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功于美聯儲一系列激進的加息舉動。
可是,盡管通脹有所緩解,消費者信心還是很低。美國密歇根大學調查發現,美國民眾對當前經濟狀況的評價有所下降,9月份消費信心略低于8月份。
造成這種錯配的原因是:在消費者看來,他們在食品店、加油站和汽車經銷商那里看到的價格明顯高于幾年前。據勞工部統計,美國市場8月份全脂牛奶的平均售價為每加侖(1加侖約合3.8升)3.93美元,雖然低于今年早些時候,但仍比2019年8月貴了近1美元,上漲29%。
據美國石油價格信息社統計,8月普通無鉛汽油的平均售價為每加侖3.84美元,比四年前貴了2.63美元左右,上漲46%。
據美國君迪公司初步估算,雖然美國市場一輛新車的平均價格較今年早些時候有所下降,但在9月份還是達到45516美元,遠高于2019年9月的33822美元。
美國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師蒂姆·昆蘭說:“通脹率下降并不等同于物價下降。在消費者看來,只要物價維持在高位,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信心。”
上述密歇根大學調查的負責人喬安妮·許(音)認為,美國民眾在經歷了疫情前大約十年的低通脹時期后,仍需要適應眼下更高的物價。
羅申美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首席經濟師喬·布魯休拉斯表示,經濟學家通常不會把通縮或者物價下跌看成是有利的經濟因素,即便如此,消費者還是對于許多商品“永久性漲價感到憤怒”。
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農業科學系主任杰森·勒斯克介紹說,有些食品如果因為特定意外情況漲價,那么在問題解決后,價格有可能回落到先前的水平附近。舉例來講,在禽流感的影響下,一打雞蛋的價格從2022年1月的1.93美元左右飆升至2023年1月的4.82美元,但到今年8月已經回落至2.04美元。
勒斯克表示,相比之下,人們外出就餐的支出恐怕要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因為相關行業需要應對更高的成本,比如勞動者工資。盡管2023年工資漲幅略低于2022年,但娛樂、食宿等行業的用工需求依然高漲,薪酬上漲較快。而且,與大宗商品之類的商品價格不同,工資很少會下降。(編譯/劉子彥)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