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觀察】綠色賦能辦亞運 為大型賽事提供“杭州樣板”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涉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杭州舉辦亞運會這樣大規模的國際賽事是否能真正做到“綠色”辦賽目標,大家尤為關注。26日,在杭州亞運會“綠色亞運”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杭州亞組委場館建設部部長邱佩璜向中外記者做了詳細介紹。
圖為富陽銀湖體育中心
“綠色理念貫穿在場館建設的全過程,我們充分利用了全省各地現有場館和高校現有場館,盡最大可能避免賽后場館的空置。”邱佩璜說,亞運場館56個場館中,新建的僅僅是12個,其余均為改建或臨建,31個訓練場館全部都是改建。此外,場館的選址注重綠色生態的有機結合。比如富陽的水上運動中心、銀湖體育中心、淳安界首的體育中心等,均彰顯了亞運場館建設的綠水青山,體現了建筑與場館的和諧共生,也描繪了新時代美麗浙江、美麗杭州的新畫卷。還有紹興的攀巖中心,原來是一座廢棄的礦山,這一次蝶變為亞運攀巖的場館,帶動了城市環境的整治和開發的建設,充分把現代建筑跟自然環境有機融合,是一個廢棄荒山變廢為寶、華麗轉型,變成巖壁芭蕾的動人故事。
邱佩璜介紹,在場館設計方面,也制定了綠色規范。“我們研究制定了《亞運會綠色健康建筑設計導則》,從節能、節水、節電、場地、建筑、結構、材料等各個方面做了規定,把‘綠色健康建筑’的理念貫穿到場館建設的全過程。”邱佩璜說,特別是他們首創了國內大型賽事場館《室內空氣污染控制的導則》,為大型賽事場館環境質量的建設提供了杭州經驗和杭州樣板。
最后在施工方面,邱佩璜表示,亞運場館優先使用綠色建材,建筑垃圾進行綠色處理,盡可能減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包括產生廢料的全過程處置。“像寧波亞帆中心,把爆破產生的近76萬方的土方、石子,都用于就地的海域防洪堤建設。黃龍體育中心所有的垃圾都做了粉碎處理,作為建筑的原料,就地取材。”邱佩璜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場館應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技術從設計到施工,到最后的運維,對整個建筑進行了實時的控制,從設計的源頭到施工的過程,都減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能耗,可以提升施工的進度,最大可能節約、節能。邱佩璜表示,BIM技術全過程的使用,也是杭州亞運會場館建設的一大特點,不僅體現了智能化,提高了效率,更加為節能降耗提供了技術保障,為整個場館從設計、施工到運行提供了非常好的版本。(記者 劉希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