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城交流互促發展 綠色低碳共話未來
9月25日,2023世界友城論壇暨友好省州領導人大會開幕,舉辦了友好省州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論壇、中國(山東)—馬來西亞大學校長對話會、世界友城論壇圓桌對話等分場活動,與會中外嘉賓基于不同領域的經驗與見解展開深入交流。
城鄉建設——助力實施“雙碳”重大戰略
在友好省州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論壇上,來自友好省州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的負責人及行業代表聚焦“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助力實施‘雙碳’重大戰略”主題,分享成功經驗,展望未來發展。
“相比多年前來山東,如今我在山東看到了眾多嶄新的建筑,以及眾多的能源利用方式。”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駐歐盟代表處代表,巴伐利亞州住房、建設和交通部事務代表馬睿說:“中國人常說‘和諧’,我認為,如今的智慧社區也應當從中汲取智慧,來處理不同需求之間的矛盾。”馬睿認為,對滿足不同需求的住房,要建設不同的綠色基礎設施,同時還要配有整體配套社區解決方案,包括建筑綠化方案、居民減碳生活激勵機制等。
奧地利上奧州投促局副局長、集群辦公室主任克里斯蒂安·阿爾特曼強調了可持續的、生態化建筑的必要性,“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工廠和建筑要使用更多新能源,盡量減少排放,而可持續和生態化的建筑能夠在節能減排的同時優化成本。因此,我們也在生產以此為目標的高質量板材。為了讓這類板材能夠更好地服務國際市場,適應當地氣候條件、深化社會和行業相關者之間的交流不可或缺,這更需要加強各方的合作。”
羅馬尼亞克盧日省總建筑師薩蘭什·克勞迪烏大膽展望未來,從羅馬尼亞傳統“就地取材”的古老建筑模式談起,認為應用當代綠色能源概念的新建筑可以從中獲取靈感。“我們可以利用新的建筑材料工藝與技術,開發出一個將當地材料與3D打印機相結合的建筑系統,從而大大減少建筑對地球的影響,降低碳排放,我希望能有更多同行業專家進一步研究和創新與之相關的建筑技術。”薩蘭什·克勞迪烏說。
校長對話——推動中馬教育交流
在中國(山東)—馬來西亞大學校長對話會上,多所馬來西亞大學校長與山東省高校開展對接交流、簽署合作協議,不斷深化推動山東省與馬來西亞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
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教育參贊穆罕默德·沙勒胡丁介紹,目前,有近4萬名中國學生在馬來西亞學習,在馬來西亞留學生人群中占比最高,而其中,又是山東人占比最多。“‘一帶一路’倡議為中馬兩國未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幫助,并促進了多方合作格局的形成。”穆罕默德·沙勒胡丁建議,未來,中馬雙方可以通過增加學生交流活動、提供聯合學位項目、增強各領域研究合作等方式,進一步加強雙方在教育領域的協作,共同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誠摯邀請馬來西亞高校的領導、同事訪問山東理工大學,共商未來合作發展。”山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叢海林介紹,山東理工大學已與33個國家的12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本次與馬來西亞玻璃市大學簽訂合作意向,雙方有很好的合作交流的契合點。未來,我們希望在微電子工程、制造工程、機電工程、材料工程等領域開展教師交流、學生交流以及國際科研與合作,進一步增進雙方了解,推動兩校學科專業發展。”
圓桌對話——共議綠色城市建設
在世界友城論壇圓桌對話會上,與會嘉賓以“共繪綠色愿景,同創美好家園”為主題展開熱烈討論。
“城市是人們居住的地方,也是需要創造和實施解決方案的地方。”巴西阿拉卡茹市市長埃德瓦爾多·諾蓋拉·菲略在對話中分享了建設綠色低碳城市方面的經驗和做法。“我們在工業和家庭中消耗的所有能源都來自水力、風能或太陽能發電廠。只有在水資源短缺的時候,才會使用石油產生的能量。”他介紹,到2024年4月,阿拉卡茹市的所有公共建筑都將使用太陽能,這將使支付的能源成本減少30%。
馬來西亞巴達旺市議會主席陳開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國際合作,我們可以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挑戰,為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創造機會。”他說,巴達旺市議會將積極探討與其他城市、國際組織和企業合作,學習其他城市的最佳實踐。
“伙伴關系將加深我們在經濟、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聯系,并為保護環境作出重大貢獻。”吉爾吉斯斯坦卡拉科爾市市長欽吉茲-阿爾斯坦別科維奇-巴帕耶夫說,通過與棗莊市的合作交流,自己看到了建設綠色城市的樂觀前景。“我們必須付諸實踐,才能使城市真正變‘綠’。”他說,將進一步加強兩個城市之間的聯系,積極促進雙方交流,加深相互理解,加強協作共建。(大眾日報記者 張春宇 楊帆)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