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開放新高地,山東自貿試驗區領航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中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也是山東自貿試驗區設立四周年。4年前,《國務院關于印發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印發實施,標志著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設立;4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賦能發展為目標”,夯基壘臺、積蓄成勢,將自貿試驗區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自2013年9月在上海設立首個自貿試驗區以來,我國先后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從一枝獨秀到枝繁葉茂,自貿試驗區陣營不斷壯大,“排頭兵”“領頭雁”地位日益凸顯。2019年8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正式成為自貿試驗區“雁陣”中的一員,山東也因此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契機。
山東自貿試驗區堅持進行制度創新,結出了累累碩果。從經濟帶動效果來看,4年來,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41.9%、23.3%。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山東自貿試驗區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勇于創新的膽識,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自貿試驗區制度高地、開放高地效應加快彰顯。
大門越開越大,路越走越寬。自貿試驗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就要以“排頭兵”“領頭雁”的使命擔當,主動作為、帶頭作為。濟南片區,探索推出“鏈上自貿創新”,運用5G物聯網、國家標識解析區塊鏈碼等技術,打造“貨物出區便利化、一物一碼可追溯、展銷商品可退回、交易完成才繳稅”保稅展銷新模式;青島片區,在全國率先推出基于數字倉庫、可信倉單的動產質押融資業務模式,為國家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提供新模式,獲國務院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煙臺片區,對標RCEP國際經貿規則和通關標準,建成現代化海洋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并與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聯動,構建“南繁北育”種業創新格局。4年來,在自貿試驗區這片熱土上,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乘勢而上,聚勢而強。今年是山東自貿試驗區設立4周年,也是山東自貿試驗區印發深化改革創新方案、邁入2.0版建設的開局之年。聚焦產業定位,精準謀篇布局,4周歲的山東自貿試驗區邁著堅實而篤定的步伐砥礪前行。未來,圍繞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先行區、現代化產業發展集聚區、創新型海洋經濟活力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多元穩定的RCEP經貿合作示范區“五區”功能定位,山東自貿試驗區定將譜寫出更加壯麗的嶄新篇章!(海報新聞評論員 王紅妮)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