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新農人巧用“新農具”,讓農產品乘“網”出山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訊(記者 秦浩 審核 王婷婷)當下正值肥桃收獲季節,在肥城市儀陽街道劉臺村天一肥桃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大清早便陸續有桃農前來送桃,經過現場篩選、分類后,這些肥桃便在合作社內統一打包,最快次日便可通過快遞發往消費者手中。如今,農村電商在農產品和消費者之間架起一座高效便捷的“橋梁”,成為繁榮農村消費市場的重要內容。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在肥城,眾多返鄉、下鄉創業的“新農人”借力不斷壯大的電商平臺把各地農貨推廣到千家萬戶,成為農產品電商的一支生力軍。肥城市儀陽街道劉臺村返鄉青年劉波,便是最早開始做電商的年輕人。
“從2012年做的電商到現在,已經有十年了。最初做淘寶的時候一天20多單,到現在一天最多能接到幾千單,銷量上去了,肥桃不愁賣,咱桃農的腰包也鼓起來了。”劉波說,互聯網電商平臺的優勢就是,能夠把消費者分散和臨時的需求歸集整合,為生產者提供長期穩定的訂單,將農產品銷售由“產銷對接”升級為“產消對接”。
據了解,十年之前,劉臺村的售桃方式還是傳統的走街串巷、分散售賣,不僅銷量低,肥城桃也只能銷往肥城及周邊地區。劉波在外學習到電商運營管理經驗后,立馬回到了家鄉,借助肥城桃主產區的優勢,開始整合資源在網絡平臺進行銷售,通過十多年的努力,他不僅為自家的肥城桃打開了銷路,還與40余家種植基地、農戶合作,每年銷售500余畝桃園的近一千兩百萬斤桃,年營業額達一千多萬元。
如今,劉波已經擔任肥城市天一肥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通過電商發展,他帶動桃農形成穩定的收入,現在桃農的一畝地產值能達到2萬元左右,比十年之前的收入將近翻了兩番還要多,真正實現了“肩挑背扛賣桃難”從到“電商買桃穩發展”。
“好桃賣好價,富民促振興”是劉臺村全力推動桃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嘗到了電商銷售帶來的甜頭,村里慢慢形成了家家種肥桃,戶戶干電商的熱鬧景象,肥桃根本不愁銷路,同時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返鄉搞電商,轉型“新農人”。為方便村民網絡銷售,村里還成立了電商服務中心,并聯合順豐速運設立了便民合作攬收點,通過“通”網絡、“暢”物流,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真正讓肥城桃走出了山村,走向了全國,走出來一條致富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