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土丨這里是世界的尼山
什么是文明?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文明像一束光,讓過去的光影照亮未來之路。先輩們留下的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精神命脈,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曲阜,位于長三角和京津冀的中間區域,泗河、沂河沖擊出的平原形成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早期農耕經濟的發展,是“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重要分布地區。尼山,原名尼丘山,位于曲阜東南60里,這里五川匯流、浩浩湯湯,五峰并峙、楷樹成蔭,被稱為“儒家搖籃”。
尼山海拔雖然僅有340多米,但卻來歷不凡。據《史記》記載:孔子父母“禱于尼丘而得孔子”,因此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山上的觀川亭,傳說是孔子臨川慨嘆的地點“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那一嘆,雖波瀾不興,卻聲振千古。尼山也因為孔子“集大成”而成為中國文化源頭的重要標志之一,成為歷代儒客朝拜之圣地。
尼山不僅有孔子的諸多生活遺跡和傳說,還有后人為了紀念孔子而修建的尼山孔廟、尼山書院等人文印記,數千年后,儒家文化在尼山以不同形式得以綿延傳承。置身尼山圣境,在退臺式的建筑群中欣賞桁檀枋梁、斗拱飛檐、棟宇丹青;在參天古樹下,浸潤幽幽古氣,汲取文化力量。一步一景,一景一悟,仿佛下一秒就能與一位青衫老者邂逅,親歷三千弟子手捧竹簡高聲誦讀的壯景。
文脈悠遠于今為盛
孔子幼時學業受阻,卻沒有放棄,最終成為至圣先師。隨后辦私學,有教無類。他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即使生活困頓、道路險阻、年過六十……都無法阻止這位山東大漢施展抱負的雄心。也許是這一生不平凡的經歷,讓他坦然接受滄浪之水的清與濁,最終淬煉出儒家思想。尊卑有序、各司其職、理解尊重、以人為本,成為孔子在人類文明史上不朽的留痕。
跨越幾十個世紀,孔子的儒家思想歷經風雨而川流不息,早已滲透到山東人的骨血之中,深刻影響著山東人的一言一行。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齊魯文化,也始終居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地位,山東成為備受推崇的文化圣地。
立足豐富的文化資源,山東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十強產業”之一,把加強文化宣傳創新列入“十大創新”行動計劃,把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作為“九大比較優勢”重要內容,在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保護傳承、交流互鑒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推動儒學薪火相傳,邁向未來。
文明交融照耀世界
“半部論語治天下”,從17世紀開始,孔子不僅成為東方文化的象征,還受到西方多位知名學者的尊敬和推崇。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門楣上,從左到右的雕像依次是孔子、摩西和梭倫,傳頌著孔子的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世界各國學士推崇和懷念孔子,不僅是出于情感和歷史研究的需要,更是出于獲取啟迪、汲取智慧的需要。像是孔子的“禮之用,和為貴”等思想,對處理國際關系就意義重大。如今,世界各地的學者再次齊聚孔子誕生地——尼山,趕赴第九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尋求中國智慧破解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就像一個窗口,讓儒家思想的文明之光,穿越歷史,影響著現代生活。也讓世界各國透過窗口了解山東之美、中華之美。尼山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儒家思想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為全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