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 多彩活動浸潤民心 文化大餐樂民惠民
以“法”部署、用“心”謀劃、用“力”打造。近年來,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以群眾文體生活滿意度為工作主體,由點到面,以多彩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一間書房、一場演出、一次傳藝……從社區到學校、從非遺工坊到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新泰市群眾文體活動網正不斷密織。
創新形式 豐富群眾文化活動
“我就是這個小區的,是個老戲迷了。以前啊,看個戲得跑出去十幾里地,現在生活真是好了,吃飽了下樓遛彎的功夫就能聽到這么好的戲。”家住府東新苑的王榮富,一邊說著一邊豎起了大拇指。這樣的變化得益于新泰市近年來持續開展的送戲下鄉和“村村有好戲”活動。
“我們劇團早已走過了新泰的二十多個鄉鎮街道,表演了上百場節目,表演的同時我們也不斷創新節目內容和形式。不為別的,就為了讓老百姓看得滿意,看得過癮!”談及自己的團隊,田星文化藝術團團長田茂武總是無比驕傲。“群眾事社會辦”“點演”就能送到家,在新泰還有無數個像田星文化藝術團一樣的民間劇團,他們積極創新表演形式,突破時空限制,讓文藝演出進村莊、進社區,浸潤百姓心。除此之外,群眾自導自演“村晚”、小戲小劇展演、非遺趕大集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也豐盈著新泰人民的閑暇時光。
據統計,當前新泰市已完成公益電影放映6000余場,送戲下鄉20余場,舉辦濱湖廣場“百姓大舞臺”文藝演出60余場,新泰市各鄉鎮街道共組織開展80余場“百姓大舞臺”文藝演出。村級巡演正在有序開展,市、鎮、村三級聯動,群眾文化活動遍地開花。
夯實基礎 充實文化人才隊伍
玉式鴻葉、新泰梆子、泰山花饃……近年來,新泰市立足自身文化資源優勢,實施特色文化傳承工程,組織119名非遺傳承人定期開展“名家傳藝”進基層活動。
“兩手端平,眼神堅定,跟著腳步的方向走……”在新泰市平陽小學“名家傳藝”暨戲曲進校園活動現場新泰市戲劇家協會主席、泰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孫復常說:“三天三夜不睡覺,愿聽新泰梆子調。新泰梆子自19世紀末傳承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希望通過戲曲進校園這種形式讓更多的孩子對我們地方文化感興趣,并且加入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中來。”
新泰市“名家傳藝”進基層活動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為下崗失業人員、農村群眾教授一技之長,提供就業創業機會。“我們的‘農家女大講堂’截至目前已經在新泰的鄉鎮、社區、村開展了206期次,除了泰山花饃花樣面點培訓外,還包括母嬰護理、小兒推拿、老年人看護等等。”泰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舉東介紹說。
提高效能 完善基層文化陣地
“一樓我們可以看書,在二樓可以和鄰居下棋,打撲克,三樓還有我們的健身房,里面有各種健身器材,”新汶街道辦事處長安社區居民宋月燕說,“以前我們這個中心沒有成立的時候,每天接送完孩子之后,就在家里刷手機看電視,自從這個中心成立以后,我們這些居民就經常一起約著到這邊來看書、鍛煉、下棋,覺得自己內心這種幸福感提升了。”
幸福長安、長治久安。長安社區是新礦集團移交社區,總人口4801戶、12306人。新汶街道辦事處長安社區負責人介紹:“我們社區立足人口多的實際,打造了一個涵蓋城市書房、益智棋館、舞蹈室等在內的高標準的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定期在中心內舉辦非遺技藝傳授、職業技能培訓等相關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綜合性的文化活動陣地。”
據統計,年內新泰市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達到國家三級以上標準,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達到省級標準,各級文化陣地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正常態化發揮作用。新建成城鄉書房5家,組織新評選文旅家園10家、非遺工坊10家,積極開展展示展覽、技藝傳授等特色文化活動,有效提升基層文化陣地服務效能。
文化活動接地氣、文化陣地有人氣、群眾才能提心氣。“新泰市以文化活動、人才培育、文化陣地、宣傳引導、督導落實為‘五翼’著力點充分激發工作效能,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方式豐富村晚、公益電影放映、送戲下鄉等活動,堅持五級包保聯動機制,確保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提升效能到村到戶到人,真正實現群眾滿意、文體樂享。”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用心用情用力,打響‘文潤平陽’活動品牌,為群眾提供文化活動的饕餮盛宴。”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