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把手訪談丨泰山景區黨工委書記亓利群:優化旅游環境 構筑生態屏障 建設國際一流旅游勝地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訊(記者 劉小東 攝影 王磊 審核 聶艷艷)9月20日,泰山景區黨工委書記亓利群參加《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把手訪談》欄目,回答主持人提問。
主持人:今年以來,泰山旅游持續火爆,請問景區在文旅融合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具體成效如何?
亓利群:今年以來,泰山景區充分發揮泰山資源特色和品牌優勢,圍繞“把泰山建設成為國際一流旅游勝地和文旅康養高地”目標,以及“串珠成鏈、山城聯動、全域融合、轉型升級”方針,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激活有效需求,通過智慧管理、資源保護、文旅融合、環境提升等措施,推動泰山旅游持續升溫。
一是探索數字賦能產業發展。依托數據資源整合共享,以數據核驗替代證明證件,建成全國首個“無證明智慧景區”,實現了“一部手機在手、暢游泰山無憂”;推出虛擬現實體驗項目《幻境泰山》,通過立體成像、3D投影、交互體驗等手段,為游客帶來開放式、沉浸式、超感官的全新視聽盛宴的數字沉浸式體驗;推進泰山元宇宙項目建設,實現虛擬泰山與現實泰山在經濟、社交、用戶身份系統上的緊密融合。
二是推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做好“旅游+平安文化”文章,結合泰山獨特的平安文化,持續做大做強祈福游市場,推動泰山民俗文化的傳播;做好“旅游+研學”文章,依托“中華泰山成人禮”主題活動,成立泰山研學研究院,推出文物保護展示、自然體驗教育、文化歷史探索、泰山精神傳承等為主題的課程42個;做好“旅游+體育”文章,依托“泰山冠軍”品牌優勢,強力打造“泰山+體育”旅游產品。
三是持續優化提升景區軟硬環境。硬環境方面,持續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連續實施紅門廣場和虎山公園改造提升、泰山東御道基礎設施提升、“天眼護山”火情監測預警系統、引水上山污水下山工程等重點項目,完成25個3A級旅游公廁改造提升。軟環境方面,樹牢“游客需求就是我們最大的追求”理念,開展旅游環境優化提升活動,瞄準5A+標準,實施經營業態、服務規范、旅游環境、服務作風四大類15項整治提升,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旅游體驗。

?
主持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重托和厚望,在鄉村振興方面,泰山景區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亓利群:泰山景區堅持“景鄉一體、共建共享”原則,實施景區鄉村一體化發展的規劃引領工程,在泰山特色農產品上持續發力,農業整體實力持續提升,鄉村面貌持續改善,“三農”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做實“土特產”文章。依托泰山地理資源優勢和“泰山”世界品牌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以泰山板栗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大津口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個市級產業園為主,發展泰山板栗以及泰山黃精為代表的泰山四大名藥產業,串聯推動泰山茶、干鮮果、泰山螭霖魚、花卉苗木、姜芽產業,培育更多的“泰好吃”產品。
二是培育好實體經濟。持續推進“泰山無恙堂黃精”農產品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創建;發揮品牌效應,鼓勵“栗欣源工貿”“泰山鹿鳴生態農業”研發創新新產品,做實“泰山板栗”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引導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泰山螭霖魚”標準化基地建設、“泰山黃精茶”品牌認證,積極創建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實現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組織增效、龍頭企業盈余。
三是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保持財政投入力度不減。每年投入民生資金2億余元,全力保障養老和醫療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困難群眾救助、軍人優撫、計劃生育、庫區移民補助等10萬群眾的民生政策落實。
主持人:泰山是一座巨大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種質資源庫。泰山景區在泰山資源保護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亓利群:泰山景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每年拿出9000余萬元用于林業、文物古建、生態環保等建設,讓泰山景區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底色愈發亮麗。
一是確保古樹名木資源安全。采取“一樹一檔、一樹一策、一樹一專家團隊、一樹一管護團隊、一樹一監測系統”的“五個一”工作措施對古樹實行精準管護。組織實施“泰山古樹名木育苗工程”,建設“泰山古樹名木及稀有樹種種質資源庫”,培育和傳承泰山古樹名木良好的自然基因和文化血脈。開發上線“泰山云保護·云植樹”微信小程序、成立“泰山保護發展基金會”,讓更多社會公眾參與到泰山古建廟宇修繕保護、石刻保護、古樹名木保護、泰山文化研究與傳承等公益活動中。
二是全力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以森林健康為中心,以生態管理為根本,確定了生物防治的主體地位,實現連續35年有蟲不成災,連續15年將美國白蛾擋在景區之外。泰山森防站創新“政府+志愿者”生物多樣性保護模式,吸引全市愛鳥人士參加野生鳥類研究與保護工作。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對泰山板栗、泰山黃精、泰山花楸、泰山柳等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進行原地保護和人工繁育,人工繁育泰山花楸3000余株,初步破解了泰山花楸只有1株的危局;統計泰山昆蟲種類超過2000種,新記錄種達900余種;新增記錄蕨類植物11種,其中中國新記錄1種、山東新紀錄4種。
三是多舉措加強水源地及泰山石保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用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保障泰城飲水安全。以最堅決的態度加強泰山石保護,全面禁采禁售禁存禁運,依法保護泰山石作為全國8個案例之一被司法部通報表揚。
我們將繼續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進一步保持好、傳承好彌足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讓中外游客在泰山享受更優質的旅游、獲得更美好的體驗。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