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食番茄可實現機械化生產!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團隊破解一項國際難題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楊麗寧 通訊員 翟榮惠 審核 晁彤彤)北京時間2023年9月18日23時,國際植物學領域頂尖期刊《NaturePlants》在線發表山東農業大學李傳友教授團隊研究論文。據悉,他們成功克隆了FS8.1基因,闡明了FS8.1調控果形建成的細胞學基礎和轉錄調控網絡,而且他們培育的適合機采的鮮食番茄也已經上市。

番茄是全球產量最高的蔬菜作物,根據用途分為鮮食番茄(用于鮮食和做菜)和加工番茄(用于制作番茄醬),現在市場上的加工番茄都是橢圓形的,叫作“方形果”,可以進行機械化收獲及后期的機械化生產,鮮食番茄卻很難實現。這是因為20世紀60年代,番茄果形突變位點fs8.1的發現和應用,使加工番茄果實形狀開始了由圓形到橢圓形(方形)的轉變,從而極大增強了番茄果實的耐壓能力,實現了從傳統的人工采收到機械化生產的重大變革。
與加工番茄相比,鮮食番茄風味更佳但質地軟,在采收和運輸過程中容易破損,經濟損失較大。因此,提高果實耐壓能力一直是鮮食番茄育種的重要目標,利用成熟突變體育種來提高果實耐壓能力也是業內普遍共識。
但是,fs8.1如何調控番茄果形建成,這個突變位點能否應用于鮮食番茄的育種,提高其耐壓性,也能實現機械采摘?由于fs8.1位于異染色質區,相關深入研究非常稀少,基因也一直沒有被克隆出來。
李傳友教授帶領團隊研究人員利用圖位克隆方法分離得到FS8.1基因,從細胞學層面證實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子房壁細胞的增殖。它的突變使子房壁細胞過度增殖,而對中柱細胞的增殖影響較小,進而造成了橢圓形(方形)果實的產生。
他們進一步研究發現,FS8.1通過激活細胞周期抑制基因SlKRP2的表達來調控果形變化。在野生型中,FS8.1在子房壁中高表達,在中柱中的表達相對較低,作為轉錄輸出的SlKRP2也類似,從而讓番茄結出圓形果實。而在fs8.1突變體中,作為轉錄輸出的SlKRP2在子房壁中的表達急劇下調,削弱了對子房壁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橢圓形(方形)果實由此產生。值得注意的是,fs8.1的突變沒有影響果實成熟和果實質地,只是讓加工番茄的耐壓力顯著增加,進而推動了20世紀六十年代加工番茄機械化采收的社會大變革。
李傳友團隊還研究分析了fs8.1在不同遺傳材料中的分布。與預期一致,所有現代加工番茄都含有fs8.1突變等位基因,表明fs8.1在加工番茄育種的進程中受到了選擇,該優異等位基因并沒有應用到鮮食番茄中。
FS8.1的成功克隆為提高鮮食番茄的果實耐壓性提供了新策略。李傳友團隊敲除了鮮食番茄的FS8.1基因后,發現果實的耐壓能力顯著提高,同時對可溶性糖含量、主要有機酸含量和番茄紅素含量等主要品質性狀沒有任何影響。在此基礎上,他們同時敲除FS8.1和SP(控制株型和果實成熟一致性)基因,創制出了株型緊湊、果實耐壓能力顯著增強、成熟一致性提高,且適合機械化生產的鮮食番茄材料。
文章在線發表后,《科學》雜志同期發表評述文章,認為這項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將會在全世界范圍內引發鮮食番茄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