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也年輕,文博會刮起“國潮風”
9月14日至18日,第四屆中國國際文旅博覽會、第二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在濟南的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記者采訪本次盛會,因為會上“太有料”,好半天才逛完一個展館。與以往參加的各類展會、交易會不同的是,上述兩會均為“國字號”的文化產業類會議,無論是策展設計、展商招募以及展會觀眾的吸附,均與“文創”有關,無處不在的驚喜發現令與會各方均有滿滿收獲。
展會匯集“新玩意”
觀眾淘寶好機會
記者注意到,時下山東以手造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非遺正在加速復興,仿佛“一夜之間”,冒出很多的新品來。
在棗莊市薛城展區,記者目光被一片青瓷展臺所吸引。眼前這些瓷器多為傳統形制,從古代青銅器、代表瓷器而來,釉色則融合古代著名的耀州窯、龍泉窯、秘色瓷等,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神采。棗莊窯負責人劉兵開心地告訴記者,這些青瓷是自己花了8年時間搞出來的,把歷史上經典的青銅重器、經典瓷器,變成今人喜聞樂見的酒器、陳設器。刷新人們對“棗莊窯”的認知。
劉兵介紹,得益于棗莊的制陶傳統熏陶,自己從小對中國傳統陶瓷文化感興趣,對歷代山東瓷器產業發展了然于胸。歷史上,山東曾出現棗莊、淄博、臨沂等制瓷高地,窯火鼎盛。但隨著發展變遷,目前僅有淄博陶瓷打出“當代國窯”的旗號,外界對山東其他地方的陶瓷所知不多。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新時代的“棗莊窯”不斷吸收外地先進成果經驗,發揮自身傳統優勢,潛心研發、創新,希望能早日躋身“全國手造名牌”之列,讓“棗莊窯”重煥風采。
棗莊市文旅局副局長賀飛蛟介紹,此次棗莊市帶來手造、非遺、文創類展商約四十家,充分顯示該市門類齊全、名品眾多的特點和優勢。
“山東手造我給一個解釋就是‘非遺文創’,它的提出完全激活了山東底蘊極深的傳統非遺潛力,使齊魯文化由實力變成魅力,進而呈現出文旅一業興其他百業旺的喜人情景。”賀飛蛟贊道:文博會相比以往旅交會、非遺博覽會更有內涵,眾多“非遺活化”項目令參會觀眾別樣驚喜,參加后有獲得感。
參會激發展商創業熱潮
溢出效應極大
近年來,山東高度重視文化產業培育發展,通過連續舉行文博會,彰顯政策引導力。很多參展單位受到啟發,回去大搞投資和研發,形成更高質量發展的新興產業,同時,引導與重塑消費市場。
巡館中,記者目光被日照莒縣一參展項目吸引,這里展出一些皮具手作,在以往山東各地手造中,此類很少。負責人王室友正在給來來往往的展商和觀眾介紹。他本人曾在韓國首爾開皮具工作室三年,積累了不少制作和研發皮具的經驗。山東在大力發展文旅產業中,重視挖掘非遺價值,培育手造產業,很快形成一股熱潮,令他做出回國創業發展的決定。參會中,王室友不停地忙著接待各方帶隊領導、非遺傳承人、文化參展商、專業媒體人。很多觀眾對于山東手造皮具感覺比較新鮮,產生濃厚興趣。王室友與之交流互動,一天下來收獲滿滿。
在聊城山東福至天來農業有限公司展區,展出葫蘆手造作品,小的一手可握住不露,大的約兩尺高,件件精美可愛。來自山東大學的盧同學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最后買了3個小葫蘆。問及青年大學生為何喜歡如此“小玩意”?盧同學有著較深刻的理解,他說,平時自己需要有一些“很親人”感覺的物品陪伴,朝夕把玩,時間久了就會帶入感情,“小玩意”也仿佛有了自己的溫度。有朝一日送給最親近的人,也是一份情誼的寄托。
福至天來公司的參展代表李倩倩介紹,該公司是一家對葫蘆產業全鏈條開發的企業,從葫蘆的種植培育到研發制作、市場銷售全涵蓋,在方興未艾的文化產業中獨辟蹊徑,“掘金”一方。
據介紹,聊城東昌府區自古就有葫蘆文化傳統,福至天來的目標就是要讓社會上的更多人了解東昌府的傳統葫蘆文化。公司的負責人曾在文旅部門工作,后來下海創業,投身山東文化產業市場大潮中。
采訪中了解到,山東連續組織承辦文博會讓各地文化參展商收獲滿滿,滋生新的創業動能。展會期間,同業交流火熱進行。一位濟南觀眾看了一件異形葫蘆作品后,惋惜地說不該刻字,刻字反而就不高級了。參展人員認為這一建議很有見地,要馬上反饋回去。一起參會的高唐麥稈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提出,自己可與葫蘆文化進行嫁接,讓兩個非遺項目結合在一起,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呈現。山東剪紙傳承人也找來了,幾位非遺傳承人商議如何結合,創新發展。格局一打開,靈感全來了。
數字賦能農文旅
線下展會依然被倚重
第四屆中國國際文旅博覽會、第二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呈現出先鋒數字文化、數字經濟與傳統文化、文創產業以及鄉村振興等并駕齊驅的情勢。共同融匯在展會這個“大熔爐”中,且并行不悖。
展會突出數字賦能,一方面,邀請到百度、網易、鳳凰數字等數字頭部企業參展,圍繞文旅的人工智能、數字視聽等,營造、展示其沉浸式、互動性的消費體驗;另一方面,諸多涉農副食品類項目,借文化的翅膀起飛。
威海姜不老多福食品有限公司的叢先生介紹,文登當地制作面食有傳統,名氣在外。通過參加文博會,宣傳當地的飲食文化,回去后提高工藝,也使自身的文化附加值有所增加。文登生姜種植量大,在面食中加入生姜粉,可以讓不喜歡單吃姜片的孩子們也能吃下去,補足陽氣對身體好。上屆文博會,由姜不老制作的一款喜餅被觀眾一搶而空,產品有了回頭客。本屆文博會為加大銷量,特意訂了兩個展位,品種也增加很多。
記者在展會現場還看到一家魯北的面粉企業現場做“空心面”,在會場擺開面陣,吸引很多觀眾圍觀,紛紛購買品嘗。企業同時開展網上銷售,觀眾掃碼根據提示即可隨時完成購買。
另外像臨沂草柳編、肥城桃木雕、巨野工筆畫,章丘、齊河等地產的黑陶,一批鄉土特色濃郁,承載一份鄉村振興義務的山東優秀手造產品,紛紛利用展會并借助現場網絡直播等手段展示自身風采。
在網絡信息發達,電商興起,各地間居民往來頻繁的今天,如何看待線下展會的意義?對此,接受采訪的展商看法比較一致:宣傳機會特別重要。
聊城山東福至天來農業有限公司李倩倩說,來參加展會有很重要的意義,首先是宣傳,即便在當下,加強自身形象和產品的宣傳仍是企業發展的大事、命門。各參展商在參會中若有精彩表現,將非常有利于市場拓展,揚名立萬。有的參展項目還受到領導和嘉賓的青睞,提出鼓勵意見,成為一段佳話,激勵企業加速發展。而在宣傳的同時,加上售賣更好了。這一點本次展會做得非常好。記者采訪中,見到有工作人員正在統計銷售量。
第四屆中國國際文旅博覽會、第二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由中國文化產業協會、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主辦,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承辦,蘊含產業發展的諸多風向標。展會突出國際、省際特色,走進去、引進來相結合,全國20多個省份都有名企或名品參加。
展會突出“創見美好生活”的主題,特設“創見美好”生活藝術文化融合展區。在場外設黃河大集展區以及黃河美食展區。每天都有精彩活動。據介紹,除了設于山東國際會展中心的主會場,還同步在濟南設置20個分會場,在全省各地同期舉辦50余項系列活動。
山東是公認的文化大省、強省。很長一段時間,只體現在資源的實力上,通過持續舉辦高規格的文博會,有助于激活全產業鏈,不僅充分彰顯齊魯文化魅力,對樹立和鞏固文化強省的地位也有極大推動。(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