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人民法院打造“東楓送和” 提高辦案效率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冀超 通訊員 張文慧 )東平縣人民法院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傾力打造“東楓送和”多元解紛品牌,構建多元解紛的強大合力,及時有效地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和訴訟之前。
融入縣委領導“大格局”
東平縣人民法院將“萬人成訟率”指標納入平安建設考核,每月報告“萬人成訟率”情況,東平縣萬人起訴率全市最低。同時該院加強對訴訟多發易發領域、社會熱點問題和新類型糾紛分析研判,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反映,發布行政審判白皮書,就高額“彩禮”、金融糾紛等問題向有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7份,推進重點領域社會治理。針對房地產及物業服務問題,積極“走出去、走下去”,該院聯合政府部門、社區調解力量,采取集中走訪、召集業主與開發商召開“圓桌會議”等方式,促進2000多件物業糾紛、320余件逾期交房違約金糾紛訴前“捆綁式”化解。
拓寬基層治理“覆蓋面”
創新“網格+法官”工作模式,東平縣人民法院在村居社區設立法官工作室,集約集成解紛力量,延伸解紛范圍,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從化訟止爭向少訟無訟轉變。去年以來,該院法官工作室化解各類糾紛120余件。創新“互聯網+社區”訴前分流模式,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先后邀請11個調解組織、94名特邀調解員入駐調解平臺,錄入基層治理單位78個,加強“總對總”在線調解資源對接。該院深入開展巡回審判、案件回訪、法治宣傳,就地化解矛盾、傳播法治理念,到社區村居開展宣傳20余次、巡回審判1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150余起。
迎建多元解紛“大舞臺”
堅持多維多線條發力,東平縣人民法院聯合檢察、公安、行政執法、住建、環保、民政、人民銀行等十余家部門單位,建立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中心、行政爭議審前和解中心、道交一體化訴調服務站、不動產糾紛多元化解中心、金融糾紛多元化解中心“五大解紛平臺”,與環境資源行政執法部門等建立環境資源保護多元治理機制,聯合縣總工會不斷完善勞動爭議“法院+工會”解紛模式,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形成合作互助、多元便捷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
用好繁簡分流“加速器”
東平縣人民法院深化“訴前調+速裁”工作模式,按照“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書記員+N名調解員”模式建立7個速裁團隊,調解員在法官指導下開展訴前調解。推進流程再造,將送達、證據交換、鑒定等事項均前移至訴前調階段,調解不成及時立案,承辦法官可直接就雙方存在爭議的證據和焦點進行審理,有效縮短審理期限。該院進一步強化訴調環節的統籌銜接,將7個速裁團隊全部下沉到各人民法庭和業務庭室,實現案件在速裁與精審的無縫銜接,提高辦案效率。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