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泰山景區接待游客量屢次刷新百萬級,緣何而來?
今年,一季度,泰山景區接待進山游客216.9萬人次,達到2019年全年游客量的51.94%;
? ? ? ?截至6月15日,游客量突破400萬人次;
截至7月20日,游客量達到502.95萬人次;
截至8月16日,游客量突破600萬人次;
截至9月16日21:06,游客量達700.0011萬人次,同比增長268%,比2019年同期增長133%,首次突破700萬人次大關,再次刷新進山游客量最高紀錄。
其中,從500萬人次到600萬人次,僅用26天,刷新“百萬游客”用時最短紀錄;8月,游客量為138.4萬人次,創單月進山游客量最高紀錄。
200萬、400萬、500萬、600萬、700萬……一個個數據見證著泰山旅游的強勢復蘇,尤其是暑假期間連續兩個月月游客接待量突破100萬人次,夜登泰山門票連續十幾天被預約滿,“泰山門票”多次沖上熱搜,進山游客量連續刷新泰山全年進山游客量最高紀錄(往年最高紀錄為2015年455.97萬人次)。
一票難求,是今年泰山的高頻詞。游客為何愿來泰山?泰山緣何能實現游客量“百萬連跳”?“泰山+”串珠成鏈如何讓游客發現不一樣的泰安?
作為世界雙遺產、全國地標性景區,泰山有自帶流量的大IP,歷史形成的文化地位、社會影響力自然而然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泰安站在新的高度,不斷深挖泰山文化,旅游高山、文化高山、精神高山已經成為泰山的新名片。
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泰山盛世顏
巍巍岱宗,眾山之巔。雄踞神州,上接九天。
《我和我的祖國》《歌唱祖國》《江山如畫》《紅旗飄飄》《萬疆》……日出時分的泰山之巔唱響一首首愛國歌曲,伴隨著激揚的旋律,游客奮力揮舞著國旗,絢麗的“日出紅”和耀眼的“國旗紅”在同一個畫面中定格,那一抹凝結了中國數千年輝煌歷史的中國紅驚艷四方。帶著國旗登國山,成為今年游客登泰山的標配,他們中有人從山下扛著國旗一路攀登到頂,有人在岱頂接過素不相識的游客帶來的國旗用力揮舞。“看著手中的五星紅旗在泰山之巔迎風飄揚,心情特別激動,真的有一種登高望遠天地寬的感覺。”來自北京的游客李先生說,幾年前,他來過一次泰山,今年在網上看到好多網友扛著國旗登泰山,就又專門帶著國旗來了一次泰山之旅,在泰山之巔感受中國人特有的詩意和豪情。
風景壯麗的泰山,有著旭日東升、云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四大奇觀,歷來為游人所向往。站在泰山之巔,看著一輪紅日撕破黎明前的黑暗,慢慢躍出地平線,噴射出萬道霞光,仿佛是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因此,登泰山看日出,成為無數游人的第一選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暑假期間,一名來自河北的小游客在泰山之巔吟誦杜甫的《望岳》一詩,在母親的帶領下,用稚嫩的聲音大聲朗誦多遍。“孩子有學習經典古詩詞的暑假作業,正好來泰山游玩,就把孩子在泰山之巔朗誦《望岳》的畫面錄了下來,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孩子母親說。
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泰山盛世顏。泰山這場驚鴻宴,不止有自然景觀,更是一場文化盛宴。雄偉壯麗的泰山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巍巍泰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幾千年來,百姓對泰山神祇的祭拜、對泰山文化的感悟、對泰山精神的敬仰,逐步演化成了世間登高礪志、敬天問道,企盼“國泰民安”的家國情懷,演化成了“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的曠達心懷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人文風范,也化成了民間和諧友善、厚德載物、共筑美好家園的世俗遺風。
根據泰山景區今年1月1日至9月16日游客客流數據分析,國內客源中,省內及鄰近省份省會城市流出游客量占比優勢明顯,其中客源地前三為山東、河南、河北,今年省內游客占比大幅下降,為38.6%,遠低于往年的占比五成以上,這也是近年來省外游客數量首次超過省內;國內游客中,24歲至60歲游客成為旅游市場上的主流,占比為53.47%,其次是18歲至24歲年齡段游客占26.82%,18歲以下年齡段游客占12.71%,今年暑期旅游旺季,青少年群體假期出游需求得到釋放。泰山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旅游業發展恢復常態化后,泰山景區迅速恢復市場高位增長,今年接待游客群體分析也表明,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泰山吸引到的游客客源地范圍越來越廣。泰山景區將持續深入挖掘、整理、提煉泰山文化,提升泰山文化的世界影響力,進一步激發泰山文化活力,加快建設彰顯泰安優勢特色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建設泰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讓泰山文化在新時代的舞臺上散發光芒。
泰山之壯美,盡在登攀中。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歷代文人名士、香客民眾登上五岳之尊的泰山,將泰山的雄渾與博大盡收眼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如今的泰山依舊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置身泰山,觀云煙變化,品文化意蘊。
“問不倒的泰山人”全方位護衛游客
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風起水涌,處處新顏。
“青春沒有售價,泰山就在腳下”“心若有所向往,何懼道阻且長”“小小泰山,拿下拿下”……在一句句的狂言妄語中,心顫、抖腿成為常態,酸爽、苦難成為回味,“泰山很好,下次還來”“在云端啊”……在一句句贊嘆不已的留言中,泰山迎來一波又一波初次到訪游人和“回頭客”。
問不倒的泰山人,這是泰山景區工作人員對自己的定位和要求。為了讓慕名而來的游客在泰山盡情游玩,泰山中天門管理區要求工作人員的崗位設置原則在50米范圍內能“循著聲、看到影”,能“若所問、必有答”。干部職工每天夜間在中天門平臺、倒三盤、玉液泉、停車場東大門容易引起走錯路的重點路口設防增員疏導交通,回復游客訴求,解決游客難事煩心事。為了護衛游客的安全,中天門管理區工作人員輪流24小時值班,穿梭在盤道林區之間,工作時間長達十五六個小時,每一位工作人員心里都有了自己的“大數據”,在游客需要的時候仿佛預知般地提前出現、為游客排憂解難、答疑解惑。
五岳獨尊的泰山,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知名度都很高,此前每年都要接待近500萬人次游客,每個節假日泰山上都會出現客流高峰,正因如此,泰山景區積累了豐富的應對客流高峰經驗。
凌晨,從岱頂俯瞰泰城,一條條街道縱橫交錯,一座座建筑鱗次櫛比,馬路上燈光明亮,高樓上霓虹閃爍,萬家燈火把泰城裝扮得五彩斑斕。這時,泰山景區南天門管理區的夜班巡邏人員正在維持游客秩序。岱頂光亮不足,需時刻避免游客因為聚集發生危險。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總結和摸索調研,南天門管理區工作人員已經掌握了游客容易聚集的區域,最終確定了“定點、定位、定人”的分流措施,在岱頂區域開辟分流路線5條,設立疏導分流點39個,全面牢筑安全防線。
“凌晨3點半,我們全體工作人員會按分組準時到達各值班點位各司其職。在十八盤值班的工作人員會往方臺子旁的大龍峪盤道分流游客,大龍峪盤道上下兩個出入口都有專人值守,游客只能上不能下,這時的十八盤主盤道只能下不能上,以單行道的形式讓游客循環起來,保證盤道的暢通。”南天門管理區天街管理所所長孫健介紹,為了滿足游客登泰山觀日出的心愿,南天門管理區嚴格落實泰山景區“限量、預約、錯峰”總要求和“不聚集、不擁堵、不扎堆”管控目標,聯合公安、消防等各駐山單位成立了觀日出疏導分流工作專班,修改完善分級響應方案等措施,保證登山觀日出游客的人身安全。
秋日泰山景色別致,遠處山浪峰濤、層層疊疊,近處青松勁柏、郁郁蔥蔥。登山的游人忍不住拿出手機拍照留念,把美麗風景記錄下來,同時被記錄的,還有挑著垃圾行走的泰山環衛工,他們默默守護在游客背后,為了泰山的整潔衛生和游客的心情舒暢而辛勤工作。
泰山旅游持續火爆,客流量維持高位運行,給景區環境衛生保潔帶來很大壓力,出現了諸如垃圾清運不及時、廁所保潔不到位、游客集中區域廁位不足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針對暴露出的問題,泰山景區以“全市旅游環境優化提升”活動為契機,做好衛生保潔、優化提升旅游公廁,創建無廢景區,著力為廣大游客創造清潔干凈優美的旅游環境。泰山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南天門執法大隊大隊長趙軍告訴記者,目前南天門管理區共有70多位環衛工負責整個岱頂的衛生清理工作,他們在凌晨四點半開始到崗工作,一干就是一天。游客量大,產生的垃圾也多,到崗的環衛工會首先清理地面和盤道,然后再清理垃圾桶,特別是當日出之后游人散去,環衛工會重點清理日觀峰和瞻魯臺處的垃圾,把成袋的垃圾挑運到貨運索道處,每天都需要往返挑十幾個來回。一天就有15噸的垃圾,一個月就能用掉近1萬個裝幾十斤垃圾的麻袋。
泰山無小事,游客需求就是泰山人最大的追求。瞄準創建世界級旅游景區目標,泰山景區開展了旅游環境優化提升活動,實施經營服務業態、經營服務行為、旅游環境、全山服務意識四大類15項整治提升,不斷強化服務、經營、投入、宣傳、安全意識,提升標準和效率,用實際行動護衛游客的泰山之行。
串珠成鏈提增量,山城聯動優服務
泰山巖巖,魯邦所詹。汶水湯湯,源遠流長。
旅游因山水而興,因人文而盛,因體驗而美,因服務而優。
游客數量再創新高,離不開我市對旅游環境的優化和提升。聚焦游客口碑,今年5月份以來,我市文旅部門進一步優化旅游環境、提升旅游服務水平、留住游客的腳步,積極推進景區景點“串珠成鏈”,出臺《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獎補政策》,聯合有關部門督導文旅市場秩序,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
作為游客入泰的“第一窗口”,高鐵泰安旅游咨詢中心在承載宣傳功能、服務職能以外,也是首要的形象展示窗口。“我們從早6點至晚上11點全時段、全方位為游客提供服務,節假日、周末以及暑期旅游高峰,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千余人次。”咨詢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咨詢中心以“讓游客滿意”為宗旨,切實發揮服務游客的前沿端口作用,規范服務禮儀,提升服務質量,打造標準化、便捷化、親情化旅游服務,展現我市旅游窗口文明、好客的良好形象。
“我們泰安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您可以通過這款‘發現不一樣的泰安’泰山+惠游套票選擇適合自己的線路,還能享受門票優惠。”高鐵泰安旅游咨詢中心工作人員為游客介紹道。自“發現不一樣的泰安”泰山+惠游套票推出以來,咨詢中心已累計為游客發放宣傳折頁6500余份,不少游客通過咨詢了解相關信息后親身體驗了泰安更多的旅游打卡地。
今年以來,我市從游客需求出發大力推動文旅供給側改革,將“泰山流量”變為“發展增量”,“門票收入”變為“綜合收入”,“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明確了“泰山+”串珠成鏈的工作方向和重點。為推進“串珠成鏈”工作走深走實,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旅游景區、星級飯店、旅行社進行了全面調查研究,逐步整合優質文旅要素,全力構建以泰山為龍頭,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全域共享的發展格局。
堅持以供應鏈思維推進“串珠成鏈”,以打造“泰城”旅游大IP為目標,我市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核心要素,把市內熱度較高的景區景點與泰山景區建立起緊密聯動關系,策劃設計了登高、探源、靜心、行遠、燈火、風味、康養、洗禮8大主題和30條精品旅游推薦路線。“端午節前,我們推出了‘發現不一樣的泰安’泰山+惠游套票,設計10條線路先行先試。據初步測算,通過套票售出,泰山景區帶動18家熱點景區、旅游區實現游客引流,新增大量住宿接待人天數。”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說。
游客的口碑是文旅發展的“金字招牌”。市委、市政府成立高規格旅游環境優化提升工作領導小組,圍繞泰山景區、交通出行、公共秩序等7個方面開展旅游環境優化提升集中行動。市文化和旅游局根據領導小組的安排部署,梳理涉旅問題,拉出問題清單,起草《全市旅游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針對牽頭整改的8個問題,市文化和旅游局分解任務、壓實責任,整體謀劃、分步推進,在聯合有關部門全力開展好文旅市場秩序集中督導檢查行動的同時,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全力推進旅游環境優化提升。
為推進全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做優文化旅游特色產業,我市在2023全市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上出臺了《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獎補政策》,圍繞產業質量提升、文旅市場開拓、文旅市場消費3大領域,推出10條“真金白銀”獎補政策。
按照全市文旅發展大會“二次創業、再創輝煌”的部署要求,我市文旅部門將堅持“串珠成鏈、山城聯動、全域融合、轉型升級”十六字方針,推動“四個轉變”,做好“五個統籌”,促進泰安文旅再創新輝煌。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劉小東 宋凱 張芮攝影 陳陽】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