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鄉愁丨漫談山趣
□王德新
我乘車西行,從魯中新泰前往魯西聊城。車窗外,風景源源不斷流淌著,一種異樣的感覺慢慢浮上心頭,我心里沒著沒落的,極不踏實。抵達目的地后,我終于弄清了那種異樣感覺出現的緣由——魯西一馬平川,不僅沒有山,甚至連塊像樣的石頭也沒有。生在魯中山套里的我,對山的依戀根深蒂固,山就是我心靈的“拴馬樁”,所以在魯西平原上,我的心亂了方寸,變得沒著沒落起來,如一個幼小的孩童,忽然丟失了相依為命的母親……
返程路上,車輪子一圈一圈滾著,駛入魯中地界后,山一座座“鉆”出來,迎向我。一看見山,我那顆心“撲通”一下落了地,終于踏實了。到了魯中新泰,熟悉的群山“圍攏”上來,那個親熱勁兒,真叫人落淚。
我的老家,是名副其實的“開門見山”之地,其實都不用開門,躺在被窩里,從窗口望出去,滿眼都是山。老家周遭的山,不管高矮寬窄,沒有一個丑的。青云山凌志、金斗山聚寶、梁父山銘箴、墨石山遐思、徂徠山英氣、蓮花山禪意……無不附麗著俊秀的風光和神奇的傳說。
老家的山,不管如何牢靠,在傳說中,都是會跑會飛的。嶅山和龜山是家鄉最為小巧別致的兩座山,它們一東一西,各自孑身而立。傳說嶅山、龜山本是在太行山修行的一對雌雄仙龜,這對仙龜已煉成騰云駕霧之術,只是騰云時不能說話,否則就會變成石頭。一年大旱,太行山一滴水都沒了,仙龜熬不過干渴,準備趁夜駕云到東海偷飲一番,為了不觸犯天條,它們必須趕在天亮前歸來。由于東海太遠,回程時,雌龜體力不支,速度慢了下來,眼看雄龜越游越遠,心急之下,一聲“等等我”脫口而出;雄龜聽見雌龜的呼喚,不由扭頭催了聲“快點”……說時遲,那時快,兩聲晴天霹靂過后,這對仙龜雙雙隕落化身為山,一個成了城東“回首西望”的嶅山,一個成了城西“東向呼喚”的龜山。千百年過去,太行山中修行的精怪早已不知所終,但雌雄仙龜卻依然佇立在城中,守護一方百姓。
巍峨、篤定、沉穩……山,無疑是家鄉的圖騰。卷帙中的家鄉也從未缺少山。《詩經》中有“徂徠之松,新甫之柏”,《龜山操》中有“手無斧柯,奈龜山何”。我每每讀及山的典故,便覺古風入耳,琴韻悠悠,胸襟大開,志飛意遠。
我有過一次較遠的行程,去寧夏銀川觀瞻了賀蘭山。這座守在大西北的大山聲名顯赫,擔負著獫狁、匈奴、回紇、鮮卑、柔然、狄羌、黨項、蒙古等民族的沉重歷史。它異常粗糲,沒有水也能活,不像魯中的山,泉石相接,水脈相連,枝枝蔓蔓,盤根錯節。
人的思想遠不像眼睛那么“老實”,它會偷越邊界、換位打探。我就曾想過——假如魯西平原的朋友來到魯中,他們會不會覺得:魯中的山那么多,視線全被壓制住了,一點都不暢快;假如銀川的朋友來到魯中,他們會不會覺得:魯中的山太“嬌氣”了,全都矮戳戳、綠油油,真是千篇一律。如此一想,竟然也通。由此,我領會到了山的禪機,那是淬煉千年的一個成語,叫“和而不同”。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