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點評”看東營,讓人印象深刻的幾個場景
□任宇波 邵方超 劉帥
9月5日,“評論員點評”推出第三期——《東營的知“重”與負“重”》。
聚焦石化工業之城,熱度依然不減、保持較高關注。稿件刊發后,短時間內,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等中央平臺,潮新聞、上觀新聞、新京報、今日頭條、網易、騰訊等三十多家媒體平臺跟進轉發,全網點擊量近三百萬。文章也被東營當地媒體廣泛轉發,在全市黨員干部當中,引發熱烈反響。
我們想,大家伙兒之所以關注東營,應該更多是想了解一個工業大市的轉型發展之路。其背后的典型意義,不言自明。在此,我們想分享調研采訪中的一些切身感受,其中有幾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專業”。市工信局的會議室里,一疊《工業運行周報》格外引人注意?!吨軋蟆访科谒膫€版,要點抓什么,堵點怎么通,難點怎么破,重點要干啥,清清楚楚、干貨滿滿,“專業感”躍然紙上。干工作就是這樣,有調研、有數據、有分析,長項短板了然于胸,基礎工作扎實有效,談起來自然有底氣有信心。
二是“新枝”。文章中展現了這樣兩個案例:一個是油田改制企業勝軟科技,上線運行的“云帆”工業互聯網平臺,今年成功躋身國家級“雙跨”平臺,這也是全國油氣開發領域唯一的“雙跨”平臺,很了不起。另一個是勝華新材、??菩略?,鋰電池電解液溶劑的頭部供應商,全球市場占有率超60%,和當前火熱的“新三樣”緊密相連,極大打開了我們對化工產業的想象。
三是“綠色”。東營港廣利港區,憑海御風尋綠電,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推進如火如荼;墾利農高區,上可發電、下可養殖,漁光互補的光伏項目,將鹽堿灘涂打造成了光伏漁業、文旅觀光等多種產業融合的綜合型示范園區。如今,東營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已達564.6萬千瓦,占比50.3%,首次超越火電成為第一電源,從“雙碳”戰略目標看,意義確實非凡。
通過梳理剖析調研采訪信息,一條清晰的轉型脈絡呈現出來:依托優勢產業,堅持向綠向新,努力把質量搞上去,品牌樹起來、環保做到位。
正如文章所言,對自身經濟素質的科學評判,是確定一地經濟發展戰略的邏輯起點。東營起于工業,興于工業,“知重”且能“負重”,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也是基于稟賦條件的一種戰略選擇。
這種認識,這份定力,恰是一個地方強信心、穩預期最可寶貴的財富,特別值得珍惜呵護。這也正是我們此次寫作的價值意義所在。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