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藍,突破“語言關”——隨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出訪五國見聞
新華社和平方舟9月4日電題:走向深藍,突破“語言關”——隨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出訪五國見聞
黎云、李偉欣
出航60多天,到訪5個國家——正在執行“和諧使命-2023”任務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官兵在開展軍事外交、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表現出越來越強的交流能力。
“10年前軍艦出訪或與外軍搞聯合演習,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離開了翻譯就寸步難行。”船長鄧強說。與前些年相比,走向深藍的中國海軍官兵正在突破“語言關”,在對外交流中表現得越來越自信和專業。
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掛號臺前,護士長俞荷花全程使用英語引導民眾排隊掛號和抽血檢測。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靠泊湯加王國期間,醫院船醫生使用英語問診(7月29日攝)。新華社發(李珂嘉賀 攝)
在分診帳篷里,負責維持秩序的船員沈華婧使用英語流暢地告訴排隊的患者,還需要等待多久就可以拿到分診單。
“我和中國醫生的交流毫無障礙。”在基里巴斯,患者塔布就診結束后說,“他們的語言通俗易懂而不失專業”。
很多醫學詞匯比較生僻,想精準地表達詞意并不容易。在所羅門群島,婦產科醫生徐明娟接診患卵巢囊腫的病人后,用“包塊”引導患者明白身體病灶是什么。就診患者體檢出有高脂血癥時,內分泌科醫生湯瑋會用“脂肪”與“血管”等詞匯解釋,讓患者明白病癥。
在眼科醫生黃瀟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上百頁的英文醫學書籍。從舟山起航時,這本書還是全新的,兩個月下來已有點卷邊。在單調的航行時間里,黃瀟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了學習當中。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靠泊瓦努阿圖期間,醫院船醫護人員用英語引導民眾就診(8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黎云 攝
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監護病房內的電腦里,除病歷報告外,還保存著一份《醫務英語對話》。這份全文870多頁的文檔,幾乎包含所有常見病種的問診語言。值班的時候,護士曹潔會調出來翻看。有時病患們講英語帶有口音,也并不影響曹潔的工作。
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靠泊經歷、4年船長生涯,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船長鄧強來說,英語已經成為他熟練掌握的對外交往工具。
“和諧使命-2023”任務第一站是基里巴斯塔拉瓦港。進港航道狹窄,且有淺灘。“整個港池可用水域只有1.5鏈左右,而我船滿舵旋回直徑是3鏈。”鄧強說,“和平方舟”需要在無拖船保障情況下,在這一水域完成掉頭、離靠泊等操作,風險很大。
盡管配備了翻譯,鄧強還是直接和當地引水員用英語溝通,精準指揮船舶安全靠泊。
“航海英語專用詞匯也很多,自己不懂很容易出事故。”鄧強說。
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靠泊湯加王國期間,中湯醫護人員聯合開展醫療服務(8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黎云 攝
與湯加海軍“金箭”號巡邏艇進行以編隊運動、通信操演和海空立體搜救為主要科目的聯合演練時,信號兵楊曉宇使用航海英語和湯加海軍交換各項指令,成功救起模擬落水傷員。
近年來,中國海軍兵員素質不斷提高。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年輕的官兵里有很多擁有本科以上學歷,能夠用英語交流。“我們還有一些官兵能講法語、日語、韓語和葡萄牙語。”鄧強自豪地補充道。
隨船翻譯章志萍評價說:“‘和平方舟’的官兵擁有熟練和扎實的外語表達能力,能通過流暢的溝通讓當地民眾感受到專業和關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