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零距離丨一所中國大學的以色列情緣
新華社北京/耶路撒冷9月4日電題:一所中國大學的以色列情緣
新華社記者王卓倫、張漫子、楊媛媛
“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想要了解彼此,成為朋友,成為親人。不同的文化只有不斷交流,人類文明才可以延續下去。每種文明都是天上的一顆星星,所有星星都閃閃發光,星空才更美麗。”
6月8日,在以色列海法,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學生阿米特·波特曼參加“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今年6月,以色列青年阿米特·波特曼在參加“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演講時的一席話打動了現場很多人。隨后,他身穿一襲紅色長袍表演的相聲《報菜名》同樣驚艷四座,最終一舉奪魁。
波特曼是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的大二學生,也是眾多有志于推動中以商貿往來的以色列青年的代表。2021年8月,這所中國大學在中東地區設立的首個分校正式啟動。
8月7日,在位于北京的對外經貿大學本部,老師為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的學生上課。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架設友誼之橋
四年前,與許多以色列年輕人一樣,高中畢業后服完兵役的波特曼沒有立即選擇讀大學,而是到國外邊旅行邊打工,再仔細規劃未來之路。在新西蘭一家化妝品公司擔任銷售時,他常常與中國游客打交道,于是自學了一些簡單的中文。
8月7日,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學生阿米特·波特曼在位于北京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本部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我當時發現,即使我的中文表達非常有限,中國朋友也會非常開心、很樂意和我繼續聊下去,他們想知道我是哪國人、我多大了、我有沒有女朋友等。這讓我很受觸動,心想如果我能說更多中文就好了,這樣就多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波特曼動情地說。
立志學好中文的波特曼決定申請大學之際,正值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招收首屆學生。聽聞這所中國大學開設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常設漢語教學課程,波特曼喜出望外。入校學習短短兩年時間后,他已經可以用中文流利交流。
“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我不僅進一步了解了中國文化,還結識了新的朋友。現在每當我遇到中國人,都有種油然而生的親切感,覺得我們似曾相識。我的理想是用我的中文能力拉近以色列和中國、以色列人和中國人的關系。”波特曼說。
這是位于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的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一角(8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分校校長馬坦·維勒奈曾于2012年至2017年擔任以色列駐華大使。他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在北京工作的幾年時間里,他見證了中國飛速發展的經濟和與日俱增的全球影響力,并意識到有必要開設一家實體教育機構促進兩國青年交流。
“那時,我每天都在考慮如何在中國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和以色列之間架設好一座橋梁,如今我很慶幸仍致力于此。建設這座橋梁工程復雜、任重道遠。我們目前已經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繼續前進。”維勒奈說。
8月8日,在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副校長內塔內爾·瓦克寧在辦公室中。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叩開夢想之門
炎熱的8月正值暑期,教職工們卻在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伏案忙碌,緊鑼密鼓籌備著新學期的教學計劃和事務性工作。教室門口的長廊中央掛著紅色中國結和一張張主題為“創新”“夢想”“國際”的海報,煥發出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生機。
這是位于北京的對外經貿大學本部校園一角(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這是位于北京的對外經貿大學本部校園一角(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千里之外的北京,分校50余名以色列學生已開啟他們期待已久的中國之旅。除了到學校本部走走看看,他們還深入北京的大街小巷,爬長城、參觀古北水鎮,丈量著腳下這片陌生又親近的東方土地。此外,他們還在江蘇常州參加中以青年科創訓練營、參觀中以常州創新園,近距離感受兩國創新合作的蓬勃活力。
“這所中國大學在以色列之所以極具吸引力,是因為它為那些有志于從事與中國商貿往來相關工作的以色列青年提供了深造的機會,用專業的知識、融合的視野幫助他們圓夢。”分校分管運營及財務的副校長內塔內爾·瓦克寧說。
這是位于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的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一角(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瓦克寧也與中國結緣已久。多年前在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系讀本科時,他選擇學習中文,畢業后成立了一家公司,致力于搭建中以商務合作平臺。
“我能深深感到,兩國商務人士希望加強合作的意愿是強烈的,但文化差異以及商業模式的不同形成了一堵無形的墻。我們的目標是推動兩國青年在未來商業世界取得成功,他們能夠深諳相處之道、最終互利共贏。”瓦克寧說。
8月8日,在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副校長內塔內爾·瓦克寧(右)與副校長加迪·拉維德走在分校校園里。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分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加迪·拉維德正籌備著他的新學期課程。記者看到,他的教案密密麻麻,記錄和分析了許多中國和以色列的經典商務案例。他介紹,這門課將結合管理學和人力資源學的內容,探討兩國創新模式的特點與差異。
8月8日,在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副校長加迪·拉維德在會議室中。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我們有一種強大的驅動力和使命感,那就是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增進了解,而非去相信那些道聽途說的不實之聲。”拉維德說,在教學過程中,他和老師們會著力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以中西方結合的視角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促成合作。
照亮未來之路
據瓦克寧介紹,目前分校的教職工來自中以兩國,數量上大體相同。無論是分校的以色列學生、還是學校本部前來分校訪學的中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習到兩種視角的知識,從而達到交流互鑒、融匯中西的目的。
2022年2月1日,中以學生在位于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的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校園里熱烈討論。新華社發
兩國學生同在一間教室朝夕相處,不僅收獲了不同視角下的商業知識,還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斷迸發出新的火花。瓦克寧說,中以學生合作完成的很多商業項目獨具創意,其中一些正從萌芽走向成熟。
分校所在地為以色列中部城市佩塔提克瓦,毗鄰經濟與科技中心特拉維夫,是人才匯聚的重要高地。在分校啟動儀式上,佩塔提克瓦市市長表示,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的建立是該市歷史上“發展的一件大事”,必將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以色列以創新國度著稱,科技發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中國學生了解他們的商業模式、思維方式對開拓視野和未來就業非常重要,這也對我們的國際型人才培養大有裨益。”分校中方副校長龔炯說,在推動兩國人文交流的同時,學校希望以教育為抓手,為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作出貢獻。
8月7日,在位于北京的對外經貿大學本部,對外經貿大學以色列分校學生比頓(后排中)上課時回答問題。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瓦克寧表示,中國“大而全”、以色列“小而精”,彼此擁有對方不具備的特點和優勢,這種互補潛力令兩國經貿合作前景無限。以色列學生常常對他說,畢業后他們向往去中國、或從事與中國有關的工作,因為世界的未來在東方。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