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迸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初秋時節,行走在龍江大地,目之所及,盡顯生機與希望。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運轉繁忙;千里沃野上,抽油機晝夜不息;產業園區內,高新企業競相涌現。
老工業基地不“老”,“共和國長子”長青。這片黑土地,迸發出高質量發展的無限活力。
“從1951年研制新中國第一臺8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到2022年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水電站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哈爾濱電機廠用70多年時間,將國產水電機組的單機容量翻了1250倍,完成了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偉大跨越。”走進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的國家水力發電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司總專業師兼大電機研究所副所長王煥茂驕傲地向記者介紹。
白鶴灘水電站建在金沙江的懸崖峭壁之上,于2022年底全面投產發電。其中,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由哈電集團研制,破譯了“轉輪綜合性能最優”的極限密碼,實現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的重大突破。
白鶴灘項目技術有多難,王煥茂最清楚:“我們自主設計的15枚長葉片和15枚短葉片組合轉輪葉片,首次運用到百萬千瓦機組上,實現了水輪機0~100%負荷的穩定運行,水輪機最優效率從不足96%提高到96.7%。”
別小看這0.7%的提升,背后是哈電研發團隊從2010年到2021年日復一日、錙銖必較的創新實踐。
創新,是哈電集團70多年來創造270余項“共和國第一”的秘訣,也是中國一重、東輕等一眾黑龍江“老字號”企業提檔升級的重要引擎——截至2022年,黑龍江累計培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6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接近一半,以創新塑造工業核心競爭力的效果逐步顯現。
松嫩平原之上,藍天碧水之間,紅紅綠綠的抽油機“前仰后合”,不舍晝夜。這些抽油機周圍并不見維護人員,人去哪兒了?
在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第八作業區生產指揮中心,幾位身著紅色工作服的年輕人一絲不茍地盯著眼前的屏幕。
見記者前來,皮膚黝黑的小伙吳凡揚起頭,向記者講道:“以前在基層班組,干的都是辛苦活,總是油漬麻花的?,F在我主要操控無人機巡檢,既體面又舒適,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這樣的轉變得益于大慶油田的數智化建設。近年來,第八作業區開展了數智化新型采油作業區管理模式探索,通過自動采集、視頻巡檢、智能診控,替代人工巡檢、異常診斷、開關井等60%以上工作量,用工需求減少四分之一以上,員工勞動強度大幅降低。不僅如此,通過數字技術精細管控生產運行參數,并全方位、全天候監控各類隱患,油藏、采油、集輸等指標明顯提升,開發效益不斷提高,安全環保得到有效保障。
大慶是一座因油而興的濕地城市,面對資源枯竭和“雙碳”目標,如何利用現有資源進行轉型發展?
來到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產能區內的群英西泡、北站泡,只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陽光下反射出藍色光芒。
建設用地40萬平方米、裝機規模18.73兆瓦,這是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電站。當地人口中的“湖泡子”變成了“聚寶盆”——該電站年均可發電2750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
“老字號”轉型升級,“新字號”正蓬勃發展。
來到哈爾濱創意設計中心,各種創意滿滿的設計產品撲面而來:發出馬里奧游戲聲音的問號燈、單手快速充氣的口袋充氣頸枕……這里已吸納21家知名創意設計機構入駐,創意設計成為助力產業轉型、城市發展的強勁動力。
穿行在大慶數字創意設計產業園,記者忍不住感慨“奇思妙想就是生產力”。置身國內最大的沉浸式CAVE體驗空間,三維沉浸影像秀配上震撼人心的雄風古樂,讓觀者恍如到遠古浩渺的宇宙天地間;國寶數字體驗展讓國寶“活”起來,觀眾隨手觸發,浮雕影像瞬間點亮,悠揚古樂緩緩流淌……
從哈爾濱到大慶,從創意產品到交互場景,廣袤的黑土地上,創意設計等新興產業發展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黑龍江把目光瞄準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和創意設計產業,已培育專精特新企業864家,它們正成為黑龍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ū緢笥浾?方莉 曹雅楠 本報見習記者 李家欣)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