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丨綠色低碳發展何以贏得百姓點贊
海報新聞評論員 李士環
在山東淄博市高青縣常家鎮臺李村漁光互補水產養殖基地,千畝魚塘與光伏電站交相輝映。在漁光互補模式下,光伏板平均每年可發電27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0.9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000噸、二氧化硫排放810噸。可觀的降碳指標背后,是看得見的碧海藍天、聞得著的清新空氣。生態環境變好了,項目成本支出反而減少了,要問綠色低碳發展為何能獲得百姓的支持與點贊?這便是最直觀的回答。
綠色低碳發展以給民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彰顯著它的獨特價值,而這也正是山東著力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根本出發點和不竭動力。
2018年起,山東積極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五年時間里,舊動能不斷淘汰、重組,新動能持續培育、崛起,此消彼長間不斷培育著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底色。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文件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綠色低碳,正在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詞。
以紡織行業為例,傳統生產過程中染色環節用水量高、環境壓力大,青島紡織企業聯合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省級創新中心和省重點實驗室,持續攻關無水染色技術。不久前,首條年產1000噸無水染色產業化生產線已經通過技術鑒定,實現創新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騰籠換鳥”之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逐步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和重要支撐。
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相比,生態環境的改善對老百姓來說則更為直觀。隨處可見的綠水青山,長期優良的空氣質量,霧霾天、臭水河、禿山頭不知不覺間已成為我們記憶中才會出現的場景,推窗見綠、滿天繁星日漸成為生活日常。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過程中,每個人的加入和參與則更如點點螢光,匯聚成強大的綠色低碳合力。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節約每一粒糧食、隨手關閉電源、減少一次性物品使用等等,都在為碳達峰碳中和貢獻著力量。如今,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已在齊魯大地蔚然成風,成為一種新風尚。
說到底,為人民而謀才能為人民所支持。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是為了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落腳點也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上。未來,如何進一步提高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水平?山東有清晰的規劃、扎實的舉措、堅持不懈的行動。8月28日,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即將在山東煙臺啟幕,期待這場大會能夠為更好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開啟新篇章。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