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山東要聞 > 正文
  • 向新、向綠、向未來——聚焦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黃海之濱,青島即發集團首條年產1000噸無水染色產業化生產線正式運營,整個過程不需一滴水;泰山腳下,泰山鋰谷正加快建設,力爭五年內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黃河岸邊,生態功能區占60%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生態商務區,正向綠生長……初秋時節的齊魯大地,生機勃勃,一幅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畫卷正在鋪展。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這是黨中央提出“雙碳”戰略以來,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國發文件賦予山東的重大戰略使命,為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開辟了廣闊空間。

      勇擔使命,探路先行。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把先行區建設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的重要牽引、重要平臺,高起點謀劃、高水平建設,縱深推進動能轉換,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為北方地區轉型升級探索路徑。今年上半年,山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2%、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塑強,經濟發展質量更高、活力更足,先行區建設實現強勢開局、取得積極成效。

      強化頂層設計,搭建先行區建設“四梁八柱”

      “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山東各項工作的總抓手。”建設先行區,是必須扛牢的重大政治責任,也是必須抓住的重大發展機遇。2022年11月18日,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山東省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發出聚力推進先行區建設的動員令,并提出“十個聚力”的工作路徑。

      定位決定方位。一年來,山東把先行區建設作為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過程引領的重大戰略,加強前瞻性思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強化頂層設計和組織領導,搭建起先行區建設的“四梁八柱”。

      謀劃實施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重大平臺,系統部署10方面、160項重點任務,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這份長達3.5萬字的重磅文件,是統領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先行區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定位和重點任務,配套制定責任清單、政策清單、項目清單,形成了先行區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省發展改革委動能轉換協調處處長王坤說。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勢。在《三年行動計劃》基礎框架下,山東明確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從12個方面細化實化116條年度發展目標和具體任務,全力推動先行區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有了完善的頂層設計,上下聯動、相互銜接的政策體系隨之建立——印發實施《〈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分工落實方案》,聚焦五年目標任務,分解100項具體任務,逐一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納入督察工作重點;省級部門擬出臺的90項政策事項已完成51項;16市均已印發本市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重點任務,形成功能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政策體系。“我們在三年行動計劃中,圍繞打造七大發展新高地系統提出了11項重點任務,力爭在先行區建設中走在全省前列。”淄博市市長趙慶文說。

      藍圖繪就,重在落實。山東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先行區建設領導小組,建立由分管省領導任召集人的“十個聚力”協調推進工作專班,以項目化、工程化、清單化推進各項任務落地達效。今年上半年,《三年行動計劃》責任清單249項政策事項中,已完成13項,按進度推進105項,持續推進131項。

      “支持山東加快財政制度創新,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去年10月,財政部制定實施《關于貫徹落實 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政策實、力度大、含金量高,為先行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加快先行區建設,山東不斷加強對上銜接,持續放大政策效應,取得積極進展。

      突出綠色低碳導向,79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達7054.3億元!繼2月份全省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現場推進會后,8月23日省委、省政府舉行秋季現場推進會,在全省再次掀起項目建設的熱潮。

      重大項目是先行區建設的堅實支撐和強大保障。山東建立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庫,聚焦科技創新、“十強”產業、基礎設施“七網”、能源九大工程等重點領域,優選確定3186個項目,總投資8.45萬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7622.5億元,占2023年度投資計劃的55.7%。注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今年6月28日至30日,山東舉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現場觀摩,兩天半時間,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領各地市、各部門一把手,實地觀摩菏澤、聊城、泰安3市的18個項目,充分激發全省抓項目擴投資強招商的濃厚氛圍。

      穩增長是落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的基礎和前提。今年以來,山東著力恢復和擴大需求,打出強信心、穩經濟、促發展組合拳,全力穩大盤挑大梁,主要指標較快增長,好于去年好于全國,“四新”經濟投資同比增長10.9%,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55.6%,實現質的提升與量的增長協調共進。

      強鏈條、優生態,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日前,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傳來好消息:通過實施五輪“百日攻堅”,首批核心裝置開始陸續中交,山東這個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由工程建設階段轉入生產準備階段。

      沒有高素質的產業,就沒有高質量發展。山東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把工業經濟作為“頭號工程”來抓,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出臺“工業要素資源保障十條措施”等一系列高含金量措施,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加力提速。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高于全國3.1個百分點。

      眼下,渤海灣南岸的煙臺化學工業園、蓬萊化工產業園,塔吊林立,車輛穿梭,由萬華化學等當地領軍企業牽頭建設的十幾個重點項目壓茬推進。視線轉向魯西南,東明石化烯烴新材科技示范項目也在加緊施工,該項目投產后將與東明石化產業園內其他產品“就地入鏈”,形成完整產業鏈條。推進重化工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山東加快打造世界級高端化工產業基地,年底前高端化工營業收入占比力爭超過50%。

      傳統產業是山東的寶貴家底和財富,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瞄準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山東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打開新空間、煥發新活力。2022年,關停主業后的第五年,“無鋼”濟鋼憑借447億元營業收入,重返中國企業500強。放眼全省,鋼鐵、化工、有色、冶金、建材、機械等傳統產業正在加快蝶變。

      8月9日,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下線。時間回溯到2022年11月30日,比亞迪濟南基地首臺整車正式下線。8個多月時間里,從“0”到“1”,再到第500萬輛選擇在濟下線,見證濟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速度。

      新興產業是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搶抓先行區建設機遇,山東提速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節能環保等全產業鏈發展,培育濟南空天信息、青島人工智能、濰坊元宇宙、煙臺東方航天港等未來產業集群,培育“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180個、總規模達8.9萬億元,做優做強7個國家級、50個以上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依托浪潮云洲部署的8類、339套傳感器及對數字孿生的應用,位于淄博市淄川區的水泥生產企業東華科技實現碳計量、碳足跡管理、碳核算一目了然,每年為企業節約200萬元的碳履約成本,節約標煤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9萬噸。

      發展數字經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關鍵,工業化數字化深度融合是先行區建設的戰略導向。成功創建全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示范區,國家級平臺數量居全國第一;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指數117.1,居全國第二;產業數字化指數80.3,居全國首位……山東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翅膀”。“目前,我省成功打造7個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案例,入選總數位居全國第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大數據局局長孫起生說,統籌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和治理服務數字化,數字經濟逐步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產業升級和發展規律表明,塑強現代產業優勢,很重要的就是培育優良產業生態。山東確定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裝備等11條標志性產業鏈,每一條產業鏈由一名省領導擔任“鏈長”,統籌強鏈補鏈穩鏈工作。今年,山東發起“十鏈萬企”標志性產業鏈融鏈固鏈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鏈固鏈,打造共建共享、共創共贏的優良產業生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山東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獲批國家實驗室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21家,建設9家省實驗室、277家省重點實驗室,“1313”四級實驗室體系初步形成;錨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十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每年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項目,解決了一批產業鏈“卡脖子”問題,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

      初秋時節,在昌邑北部,一個個碩大的風機沿著灘涂向萊州灣延伸,這里坐落著昌邑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試驗示范項目。

      “這是國內首個‘風光漁同場’三位一體示范樣板、山東首個一次性全容量并網平價海上風電。”三峽新能源山東昌邑發電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曹錦超介紹,自去年12月并網以來,已累計發電近6億度。

      建設先行區,必須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山東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能源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點領域。“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電、外電入魯、天然氣‘四大板塊’上做加法,在煤炭去產能和關停淘汰落后燃煤機組上做減法,加快為能源結構降壓減負。”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胡薄介紹,山東以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為目標,加快建設膠東半島核電、海上風電等“五大清潔能源基地”,能源低碳轉型高效推進。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8382萬千瓦,占總裝機的41.8%。

      不僅僅是能源領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山東統籌把握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期和短期的關系,大力實施碳達峰“十大工程”,分步出臺碳達峰碳中和若干措施、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能源、工業、科技等15個分領域工作方案、保障方案,構建起“1+1+N”政策體系,全面提升各行業能效標準。近兩年,山東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1.1%,已完成“十四五”任務目標的72%,大幅快于時序進度。

      在山東首個近零碳高速服務區——京臺高速濟南服務區,停車場上的光伏板不僅阻擋了炎炎烈日,更能生產清潔能源。利用光伏發電配合儲能及綜合能源管理系統,服務區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725.9噸。眼下,正在加速建設的全國首條零碳高速——濟南至濰坊高速公路,也將綠色低碳理念和技術融入道路規劃設計、建設、管養全過程,計劃今年年內建成通車,屆時將為全國零碳高速公路建設提供山東樣板。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建設先行區,必須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山東接續實施兩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實行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減量或等量替代,創新開展全省碳普惠體系建設,在全國第一個開展重點行業、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評價。截至6月底,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57.80億元,占全國的52.97%。

      生態環境美是先行區建設的內涵特征之一。山東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為核心,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今年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42微克/每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61.9%;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82.4%,同比改善9.8個百分點,劣五類和五類水體保持動態清零;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為94.1%,同比提升13.5個百分點,是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如今的山東,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綠色發展的底色更加鮮明。

      突出系統觀念、集成重大戰略優勢,構筑高質量發展空間動力系統

      走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城市展廳,觀看起步區空間規劃,最突出的感受是藍綠空間占比大。“全域面積798平方公里,濕地水系、公園綠地等藍綠空間占比超過70%。”濟南市副市長、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李國祥說,起步區將綠色低碳理念落實到方方面面,每一個項目都體現綠色理念,每一棟建筑都是綠色建筑。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山東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支撐。從“一張白紙”到“塔吊林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獲批兩年多來,起步區已引進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等高端優質項目162個,總投資近4000億元。

      建設先行區是全局性統領性任務。山東突出系統觀念,集成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重大戰略,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構筑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動力系統。

      九曲黃河從山東入海。山東堅決扛牢使命擔當,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十大行動”,加強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建設黃河下游生態廊道,編制濟南、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深入實施突破菏澤魯西崛起三年行動,推動四個省級新區加速起勢,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不斷走向深入。2022年,山東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7萬億元,黃河干流山東段連續7年實現國控斷面Ⅱ類水體比例100%,黃河流域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首次達到100%……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更加凸顯。

      7月1日,央視財經頻道《對話》特別節目《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播出。節目在沂水縣院東頭鎮西墻峪村錄制,“五級書記”共話鄉村振興。這個坐落在山坳里的小村莊,通過保護綠色生態、挖掘紅色文化,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村集體收入由不到10萬元增長到30萬元,貧困落后的小山村變為鄉村振興示范村。

      近年來,山東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不斷深化認識、強化措施、勇探新路,鄉村產業蓬勃發展,人居環境深刻重塑,群眾收入持續增加,城鄉融合深入推進,精神風貌顯著改善,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描繪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8月20日,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為荷蘭Van Oord公司建造的大型風電安裝船正在焊接作業。另一邊,其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3060”系列2200T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船正在進行分段建造。這艘有四條“腿”的輪船,“腿”收起來,可以在海上航行;“腿”伸出來,能穩穩地“站”在70米深的海中,一次吊裝起2200多噸鋼鐵結構。

      海工裝備是山東的優勢產業,2022年,山東把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鏈作為11條標志性產業鏈之一進行重點突破,全力打響“山東海工”品牌。全球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海上鉆井平臺在山東誕生,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培養的大黃魚端上百姓餐桌,海上風電機組并網實現山東海上風電“零突破”……“山東造”大國重器正不斷向國際海洋工程領域最高科技水平邁進。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山東海岸線3500多公里,約占全國的六分之一,毗鄰海域面積近16萬平方公里,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居全國首位。依海而立,向海圖強,山東錨定海洋強省建設,持續做好港口產業生態三篇文章。2022年,山東海洋經濟總量全國第二,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增加值全國第一,沿海港口吞吐量達到18.9億噸、躍居全國第一。

      用好“關鍵一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6月2日,山東國投整合重組投資金融、資產運營兩大板塊,分別成立山東省國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山東省國控資產運營有限公司。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后,山東國投成為首家進行業務板塊整合的省屬企業。“整合業務板塊,打破‘散、小、弱、低’局面,讓企業從戰略上聚焦主責主業,集中優勢力量,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山東國投董事長欒健說。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建設先行區是一項嶄新的課題,必須積極探索、闖出新路。山東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不斷探索路徑、創新方法、破解難題,為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供堅強支撐。

      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戰略性重組,持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大力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改革,“要素跟著項目走”;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省級政府引導基金參股設立基金130只,綠色低碳方向基金規模達171億元;健全支持民企改革發展政策,出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5條……山東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市場主體活力充分迸發,總數超過1435萬戶,其中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1419.6萬家,同比增長6.9%。

      8月14日,一則消息在生物醫藥界引起廣泛關注:世界500強企業阿斯利康,在今年3月投資4.5億美元在青島高新區新建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基礎上,追加投資2.5億美元,進一步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鏈。

      吸引阿斯利康投資加碼的,是山東優化提升外資企業服務的“軟實力”。“在政府的幫助下,項目僅用30天就完成了從土地競買到規劃方案公示,體現了山東一流的營商環境。”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說。

      改革添動力,開放添活力。面對日益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山東積極發揮穩外貿穩外資服務平臺作用,加強對現有外資企業跟蹤服務,及時協調解決項目用地、能耗、環保、物流等方面的困難問題,多措并舉優化投資環境。與此同時,山東建強高能級開放平臺,扎實推進上合示范區建設,深化與日韓地方經貿合作,舉辦上合青島峰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高層次活動,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積極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個個令人鼓舞的數據,見證了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高度”:在去年同期高基數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山東貨物進出口總值達到1.6萬億元,同比增長1.8%,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151家,同比增長10.3%,13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魯新投資項目19個,外資利用水平實現穩中提質。

      “政務服務線下‘一窗受理’和線上‘一網通辦’,辦事更方便”“家門口看病,省力省錢更省心”……改革發展之中看民生,一個個身邊的故事,無不透著欣喜與溫暖。建設先行區是更好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戰略部署,要以“造福人民”為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共享先行區發展紅利。山東持續辦好民生實事,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半年,民生支出5024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7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309元,同比增長6.2%。

      潮平兩岸闊,奮楫正當時。先行區建設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山東將繼續勇擔使命、勇闖新路,以先行區建設為總抓手,不斷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新篇章。

      (□ 本報記者 王建 李子路 陳曉婉 孫先凱 劉兵 統籌 趙洪杰)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