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時評丨打擊+防范 共筑反詐防護盾
□最泰安全媒體評論員 李孌鸞
隨著電影《孤注一擲》的熱映,連日來,網絡詐騙再次引起廣泛關注。毋庸置疑,網絡詐騙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營造長期打擊、全民防范的社會氛圍勢在必行。
當前,我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仍是危害社會穩定和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隱患。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檢察機關共批準逮捕詐騙犯罪10923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二。近年來,多部門為打擊以電詐犯罪為代表的涉網犯罪作出不少努力,但隨著暗網、虛擬貨幣、人工智能等的風靡,涉網犯罪“科技加持”“鏈條延伸”“非接觸性”等特點越來越明顯。為此,有關部門必須予以重視,要深挖每一起案件背后的相關線索、共同特征,與時俱進地加強對涉網犯罪全產業鏈的打擊,并針對犯罪源頭向前延伸等新傾向進行精準施策。
近日,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舉行了一場退贓大會,將依法追繳的1691.9萬元詐騙贓款,發還給了176名受害人。這些受害人都被一個電信網絡詐騙團伙以虛假投資的方式實施了詐騙,造成了經濟財產損失。“我們也是被沖昏了頭腦,直接就把錢投到(詐騙團伙)那里去了,一周不到,平臺就消失了。”“涉及國外的平臺都認為不太好追了、難度太大,這是目前最新型的犯罪形式。”想起當時的被騙經歷,受害者仍悔恨交加。
對于電信網絡詐騙,事后打擊不如事先防范,快破案不如不發案,多追贓不如不受騙。作為普通民眾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應當增強反詐防騙意識。要保護好個人身份信息和賬戶信息。個人信息泄露、販賣等已成為詐騙犯罪黑色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增強金融安全意識,這是防騙避損的核心應對之策,更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在非必要情況下,不向陌生人提供任何有關個人的重要信息。要培養良好的支付習慣,把控住對外轉賬匯款的最后一道關口,必要時要向公安機關、銀行、電信運營商等機構進行咨詢。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低息貸款、投資理財、網上刷單、紅包返利、中獎通知……只要涉及此類“好事”的信息,一律置之不理。要及時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接聽96110號碼的來電。大家要把這些內容牢記于心。
整治電信網絡詐騙需要多方合力,形成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社會氛圍,才能讓具有高度欺騙性的謊話變成看一眼就能戳穿的笑話,才能讓電信網絡詐騙無處遁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