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社區里的“幸福餐桌”
社區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關鍵載體,隨著供給日益豐富、功能不斷完善,社區食堂也在不斷擴大自己的服務半徑,讓更多群眾受益
近年來,社區食堂在全國遍地開花、加速發展。因為方便、便宜,老年人就餐有補助,尤為社區老人青睞。有的社區食堂還成了快遞員、送餐員等戶外勞動者休息和就餐的好去處。
為完善老年助餐服務,推進社區食堂建設,中央和各地都出臺了相應政策。去年10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民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試點社區應規劃配建食堂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今年7月,商務部等13部門制定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中提到,“探索發展社區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各地民政部門也根據實際情況,對食堂建設、老年人用餐等給予不同程度的補助。
小食堂牽動大民生,想要讓社區食堂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受到更多居民的歡迎,還需要在品質和創新上繼續下功夫。
保證質量、豐富供給,讓居民吃得更安心舒心。價格實惠、菜品家常是社區食堂的主要特點之一。如今,除了保證食品安全這一硬性要求外,一些地方在其他方面也進行了諸多探索,讓餐飲服務更完善:有的社區推出個性化訂餐,組織上門送餐或啟用流動餐車,吃飯更方便;有的社區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或無糖餐等模式,選擇更多樣;有的社區食堂安裝帶有顯示屏的備餐臺,上面顯示著菜品的蛋白質、脂肪等成分配比,設備更智能……不斷完善的軟硬件服務,讓更多居民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
創新運營、問需于民,不斷提高食堂在居民中的認知度和好感度。據報道,在杭州市上城區復興里街道的一家社區食堂,就成為頗受居民喜愛的“網紅店”,這里裝修風格很文藝,清晨,晨練完的阿姨、大叔可以來餐廳露臺聊天休息;午后,這里又會成為許多年輕人的辦公場地。有的社區利用食堂空間,在非高峰就餐時間開展廚藝教學、西點烘焙等特色課程,豐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場地資源、開發出更多業態,社區食堂也可以成為社區活動的另一個溫馨場所。
社區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關鍵載體,社區食堂給社區增添了“幸福餐桌”。隨著供給日益豐富、功能不斷完善,社區食堂也在不斷擴大自己的服務半徑,讓更多群眾受益。在社區生活中,不僅是食堂,更多地方都可以通過精細化、多元化的服務,挖掘出更多發展潛力,推動居民共治共建,讓社區真正成為居民宜居宜業的家園。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4日 14 版)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