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服務民生 維護公平正義 泰安市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效能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董文一 攝影 董文一 審核 晁彤彤)8月17日,泰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全面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相關工作情況。市委依法治市辦副主任,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梁立元介紹了近年來我市公共法律建設工作情況。

據了解,泰安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有關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建設的決策部署,為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積極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圍繞一山一水,扎實推進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建設,各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407個,示范村比例37.8%。入網“云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智能化。在泰山南天門及偏遠山區增設法律服務站4個,公共法律服務惠及偏遠山區。實施法律援助一體化受理機制,保障特殊弱勢群體權益。建設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適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建強“三大平臺” 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
實體平臺全面建成。我市建成1個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6個縣(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88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3722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實現實體平臺全覆蓋。全市共計聘請974名村法律顧問。在公證處、律師事務所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分中心,在法院、看守所、檢察院、監獄等部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縣(市、區)、鄉鎮(街道)實體平臺實現以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類別服務集中進駐的綜合性、一站式服務窗口。
網絡平臺功能完備。依托“泰好辦”自助便民服務系統,我市建設了網上公共法律服務大廳,群眾通過互聯網可以享受“找律師”“辦公證”“找法工”“求法援”“尋鑒定”“要調解”“學法律”“考法考”等法律服務。積極推進“智慧公共法律服務,構建“互聯網+法律服務”體系模式。目前,開通公共法律服務微信號共計8個,開發公共法律服務手機App2個。
熱線平臺優質高效。借力全市“12345”改造升級,將“12348”熱線并入融合。實行“來電必登”,辦理人員將辦理結果向咨詢群眾迅速反饋,“12345”熱線及時回訪確認。
夯實建設基礎 實現公共法律服務更優質
強化管理教育。我市加強法律服務隊伍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法律服務工作者始終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全市現共有律師事務所93家、基層法律服務所123家、公證機構8家、司法鑒定所12家、法律援助中心7個、仲裁機構1個、各級人民調解組織4086個。全市各類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實現黨的組織全覆蓋,黨員法律服務人員穩定增加并起到關鍵核心作用。
規范行業秩序。完善法律服務行業違法違規執業懲戒制度和社會監督機制,制定完善相關機制措施6項,依法嚴格規范執業條件,有效防范和制止不正當競爭,嚴肅懲處違法違規行為。
提升服務質量。把法律服務納入全市公共服務發展總體規劃,整合律師、公證、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實現公共法律服務的多元發展,為群眾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服務。在全省率先印發《全面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方案》,明確細化各項服務內容及服務標準。
?優化營商環境 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
創新工作協調機制,提升公共法律服務信息化水平。我市建立優化法治環境工作協調機制,部署開展東平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法治保障專題調研,制定完善法治泰安建設指標體系。印發《關于做好市級證明事項清單動態調整和補充填報工作的通知》,大力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司法輔助在線公證調解服務模式”被確定為泰安市電子證照證明社會化應用場景試點。市岱宗公證處入選第2批海外遠程視頻公證國家級試點單位。
建強工作陣地,建設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市積極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檔升級,7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部達到省級規范標準。縣(市、區)成立非訴訟糾紛調解中心,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口把控。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窗口綜合服務,打通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
圍繞新型工業化強市重大戰略,持續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引導全市律師、公證行業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采取“法務專員入住服務”模式為企業開通綠色服務通道。聚焦全市產業鏈專班涉及的153家制造企業,引導構建“律師+公證”服務企業微信群,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全時空法律服務。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