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時政 > 正文
  • 君子檢身,常若有過丨總書記的用典智慧⑥

      

      無論什么時候,問題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來檢視發現自身不足,做到知恥而后勇。

      ——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9年6月24日)

      “君子檢身,常若有過”,即君子要時刻檢視自身,好像常有過錯一樣。言外之意,修身律己、省察克治不是一兩天的事,而要成為時時處處的自覺。這句話出自一本古代典籍《亢倉子》。

      亢倉子,春秋時期陳國人,相傳是老子的弟子。他認為,對于自身缺點,“賢者見之寬恕而不言,小人暴愛而溢言,親戚憐嫉而貳言”。自己有了過失,別人未必能發現,即便察覺到了也不見得會說出來。這時,主動的“檢身”就格外重要了。

      道理人人都懂,但并非每個人都能時刻踐行。孔子提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見不賢而內自省”,但他也說“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意思是沒見過有誰能意識到自身錯誤而深感自責的。可見,遇事克己自省、直面己過,并不容易。

      一個人能否檢身,別人不大知道,外界也沒法強求。每當獨處一室,能不能自我剖析、反躬自問?可不可以做到不對自己隱瞞、主動查找并糾正錯誤?如是種種,全都“存乎一心”。

      唐代詩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時,從天竺山上帶回兩塊石頭。一天,他在把玩之際忽然醒悟:如果游玩之人都隨手拿走幾塊天竺石,那天竺山豈不要被掏空?他寫下一首自責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君子檢身”貴在主動,難在自覺。杭州任上,白居易政績斐然,他興湖筑堤,引水灌田,植樹成蔭,造福百姓。按理說,留下區區“兩片石”以作紀念,實在算不上什么事,而他卻能自我審視,認為此舉有傷“清白”。這種自責、自省、自警的態度,令人敬佩。

      

      古往今來,許多先賢都注重“吾日三省吾身”,視之為提升自我的有效方法。春秋時期,晏子曾以彎曲且布滿疙瘩的木頭自喻,認為只有經過“劈、削、刨、鋸”后方能成材。同理,每個人也應當下一番日省月修的工夫,及時給自己“修枝打杈”。

      北宋宰相文彥博留下了“數豆修身”的故事。文彥博自幼聰慧過人,但因為頑皮常惹禍犯錯。于是,他準備了兩個瓷罐,做了好事就往一個瓷罐里放一顆紅豆,做了錯事就在另一個瓷罐里放一粒黑豆。慢慢地,紅豆越來越多,黑豆越來越少。他以此誡己立身,終成一代名相。

      他人的批評提醒固然可貴,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內因。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寫道:“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如果只見他人不是、無視自身不足,就會陷入自我滿足、自以為是的怪圈,更別說有所提高了。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古人認為,能夠正視自己不足的人就稱得上是君子。今天的黨員干部,也應有“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自覺,把自省作為一門必修課。

      文/銘飏

      編輯/鐘祺

      配音/靜玄

      音頻

      剪輯/安先

      海報設計/子棋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