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擴大內需和創新驅動有機結合起來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擴大內需戰略是從市場需求規模方面增強發展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從優化供給結構方面提升發展質量。推進二者有機結合,要始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積極把握新賽道的歷史性機遇,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
深刻認識理論邏輯
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相輔相成的。把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擴大內需戰略是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使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推動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從需求上看,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2萬美元,是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從供給上看,我國擁有基于國內大市場形成的強大生產能力,能夠促進全球要素資源整合,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得到充分發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所在。創新在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愈發凸顯,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變量”,成為發展速度、質量、效能等的決定因素,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動力支撐。當前,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創新能力依然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在此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一條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更多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當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面臨著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等一系列挑戰。要從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從更好發揮大國優勢出發,從深刻把握對經濟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出發,把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注重需求側管理,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暢通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同時,還要加深對“內需驅動”和“創新驅動”的認識,激發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綜合來看,把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是實現供給和需求高水平動態平衡的重要路徑。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必須以動態平衡的視角考量二者的關系。目前,我國供需矛盾突出地表現為供給不適應于需求升級,高端需求得不到滿足,低端產品供應產能過剩。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能夠增加有效需求,在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釋放消費意愿的過程中實現消費結構升級。需求結構升級對供給結構的適配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牽引產業結構的優化。我國供需矛盾的另外一個突出表現是高質量供給對于需求的引領作用不足。創新驅動能夠推動供給高端化,以高質量供給更好引領需求,促進供需動態平衡。由此,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機結合將有利于推動供給和需求動態平衡,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釋放二者結合的巨大潛力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擴大內需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要始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提升有效需求,強化高質量供給,釋放二者有機結合的巨大潛力。
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擴大的內需必須是有效的需求,為創新提供動力。正如恩格斯所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只有當發明被轉化為可消費的產品、服務時,創新才真正發生。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為實現自主創新帶來機遇。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擴大內需戰略旨在積極開拓新投資領域、提升投資質量和效益,努力引導消費方向、改善消費環境、提高消費能力,以擴大有效需求。這將更好激發自主研發,有利于培育附加值高的國產品牌,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要強化自主創新能力,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一方面,通過創新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拓展消費新空間,打造消費新場景,豐富消費體驗,將居民尚未得到滿足的需求釋放出來。另一方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提高供給體系的技術含量,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引領創造出巨大的新需求。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依靠科技創新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以自主可控、優質有效的供給滿足和創造需求。
總體來看,我們要堅持“內需驅動”和“創新驅動”,讓擴大內需戰略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倍增效應,更好助力高質量發展。下一階段,需圍繞深化改革,繼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改革關鍵一招的重要作用。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環境;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重要作用;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要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破除產品和要素流動面臨的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形成區域間的合作與功能互補,推動資源在全國的自由流動與自由聚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內需與創新的良性互動。同時,還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 陳斌開)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