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圓桌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編者按 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赴廣東、河北、山西、陜西、內蒙古、四川等地考察時,多次提及生態保護、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綠色轉型等關鍵詞。7月17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2018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五年來,這一思想在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本報特約三位專家,圍繞這一思想的科學內涵、理論貢獻、重要特征、實踐要求,進行研討交流。
■主持人:
任思蘊 本報記者
■嘉 賓:
杜歡政 同濟大學長聘特聘教授、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
包存寬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杜仕菊 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游客騎行在浙江松陽大木山茶園中 新華社圖
?
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文匯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2022年發行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將這一思想的主要方面拓展為“十個堅持”,增加了“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和“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如何準確把握這一思想的科學內涵?
杜仕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并不斷發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升華和實踐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成果。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系統闡釋了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國內與國際等關系,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杜歡政: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指導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理論武器,其科學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將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更好地結合起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點,揭示了在新時代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是不能割裂的兩個方面,要在兩者之間尋求協調和平衡,才能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例如,湖州在“兩山理論”指導下,深入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打造了一批既具有生態價值,又具有經濟效益的重大項目。
其二,將人民立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將人民立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出發點,真正將人民生態利益放到首位。大力推行的垃圾分類就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變廢為寶,使資源得以循環利用,造福千秋萬代。
其三,將生態文明建設真正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之中。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建設中,要平衡生態環境保護;在政治建設中,要重視生態文明的頂層設計;在文化建設中,要大力宣傳綠色發展文化;在社會建設中,要讓生態環境保護蔚然成風。
包存寬:2018年5月18日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標志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五年來,這一思想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比如,從最初的“六個堅持”、“八個堅持”到后來的“十個堅持”,從“山水林田湖”到陸續加上“草”和“沙”,成為“山水林田湖草沙”。
這一思想堅持人民性立場,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唯物辯證法、唯物史觀、勞動價值論等方法論、矛盾分析方法和生態學基本方法,著力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環境、優質生態產品與服務的需要,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價值觀、方法論的高度統一。
文匯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內容,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理論主導的現代化有著本質區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如何認識這一思想的理論貢獻?
杜歡政: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具有一系列重大的、原創的理論貢獻,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關于生態建設的時代總結。
首先,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科學論斷,強調要在尊重自然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是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豐富和發展。
其次,開啟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征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方針,為中國綠色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讓新時代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有了新的落腳點和出發點,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
再次,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僅僅局限于中國,更著眼于世界,始終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旨在推動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杜仕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新思想新理念新觀點,創造性地回答了生態文明建設涉及的諸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一思想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豐富和發展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將生態文明納入人類文明發展大勢中進行思考,深化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個生態歷史觀放眼人類文明,審視當代中國,科學回答了自然生態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系。
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深化了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辯證統一的關系。新時代的中國,堅定地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從2013年到2022年,我國在GDP翻了一番的情況下,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數減少了93%,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既加深了對自然規律的認識,也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體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生態前瞻性和發展永續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體現了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生態自覺,體現了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徹底摒棄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的西方發展老路。中國式現代化將以人為本的價值邏輯與綠色發展的生態邏輯辯證地統一起來,真正體現人類文明對自身生存新狀態、發展新形態的價值關懷。
文匯報:中華傳統文化中本就包含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樸素的自然觀、生態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文化支撐和理論滋養,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征。請展開談談這一特征。
杜歡政: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優秀文化是推動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內在動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與中國傳統生態智慧優秀成果的有機結合。與西方哲學語境下主客二分為主導的歷史不同,中國哲學的歷史是以天人合一為主導的,蘊含著豐富的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智慧。比如:主張“道法自然、取之有道”的生產生活觀。發達國家走過的工業文明,充斥著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而生態文明是合理生產、適度消費、循環利用的發展模式,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中遵循大自然規律,取之有時,用之有度的生態智慧。
包存寬:中華文明史是一部中華民族與所在自然生態環境協同演化的歷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積淀了很多關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智慧。儒家主張“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和有機統一;道家主張“道法自然”,強調人以尊重自然為最高準則,通過敬畏自然、融于自然來完善自我;法家極力推崇“以時禁發”,主張通過積極立法和嚴格執法來保護自然資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其中生態智慧的繼承與發展。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根本大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杜仕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增強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文化底氣,也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啟示。“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自然觀、“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發展觀和“順天應時、建章立制”的制度觀,為我們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很好的文化支撐和理論滋養。
文匯報: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實踐經驗,分析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正確處理幾個重大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辯證地理解會上提出的“五個重大關系”,從整體上把握“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實踐要求?
包存寬:時隔五年再次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僅在理論上闡釋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等重大關系,為當今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的重點領域與重大實踐問題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引,而且在實踐上“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新時代新征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個重大關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是對西方現代化進程中“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全面超越。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堅定中國生態環境治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過“剛性的法治+統籌性規劃+靈活的政策”的制度協同,不斷推動環境治理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創造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新奇跡。
杜歡政:面向新情況新問題,“五個重大關系”既是理論上的高度凝結,也是實踐上的經驗總結,為以美麗中國建設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在生態環境領域是世界性難題,也是永恒課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根本路徑。
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堅持系統觀念,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重點攻堅。圍繞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整體統籌城鄉、陸海關系,強化政策、部門、區域之間的協同,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
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一方面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另一方面大力開展環境科普,培養公眾自覺意識,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
“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需要,是中國產業轉型的未來方向。“雙碳”是中國未來長期的發展目標,因此就不是“碳沖鋒”“碳運動”,而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綜合性的工作。
杜仕菊:“堅持系統觀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要求我們用普遍聯系、全面系統、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五個重大關系”對于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統籌協調、行穩致遠。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堅持系統觀念,需要在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把握好全局與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了“六個要”的具體要求,本質上就是要求我們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
觀點
杜歡政: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生態文明建設真正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之中。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建設中,要平衡生態環境保護;在政治建設中,要重視生態文明的頂層設計;在文化建設中,要大力宣傳綠色發展文化;在社會建設中,要讓生態環境保護蔚然成風。
包存寬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堅定中國生態環境治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過“剛性的法治+統籌性規劃+靈活的政策”的制度協同,不斷推動環境治理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創造中國生態環境治理新奇跡。
杜仕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體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生態前瞻性和發展永續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體現了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生態自覺,體現了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徹底摒棄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的西方發展老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