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加快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 去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04家,增長34.9%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秦浩)8月13日,我市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表彰一批科技創新先進單位和企業,在認真落實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的同時,全面部署我市加快科技創新重點工作任務,努力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跑出泰安加速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泰安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抓項目、建平臺、強主體、聚要素、優環境,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2022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704家,增長了34.9%;工業技改投資、制造業技改投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在科技部發布的2022年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中,我市居全國百強榜第71位。今年一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63.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42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時代動力。近年來,泰安聚焦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堅持科學謀劃、精準部署,從政策扶持、平臺搭建和科技攻堅等方面持續發力,營造出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賦予城市發展強大動力。
在政策支撐方面,我市制定了推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強高價值專利培育的實施意見,出臺了人才政策“加強版”、科技創新重大專項項目管理辦法、創新券補助實施細則,引導資源要素向科技創新聚集。去年,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突破3億元,引進省部級以上高層次人才94人、青年人才2.7萬人,發放“泰山人才金卡”357張。
在平臺建設方面,近年來我市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10家、省級創新平臺61家;深化“科創中國”試點建設,與108家全國、全省學會建立緊密聯系,成立政產學研合作平臺47個;獲批建設省農業微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是我市首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在科技攻堅方面,我市通過“揭榜掛帥”,實施產業鏈重點科技項目38項,撬動研發投入5.7億元,省級以上支持資金突破3億元,創歷史新高。在校地合作方面,我市新建校地校企合作研發平臺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8家;開展“百名專家泰安行、百家企業進院所”“書記、縣長高校行”等活動,對接清華大學、西安交大等34所高校院所,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46家知名院所、370多名專家來泰指導,解決技術難題70項,轉化科技成果108項。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建設工作方向明確、步伐有力。
據了解,下一步,我市將圍繞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創主體培強、推進校城校企融合發展、優化科創環境等方面,加快推動泰安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
為抓好“雙十工程”,從今年開始,我市每年實施至少10項重大技術攻關項目、10項重大成果轉化項目,轉化落地一批強鏈延鏈補鏈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深入實施“千項技改擴規、千企轉型升級”工程,持續開展“數字化轉型牽手”“千名數字專員進千企”等活動,力爭用3至5年的時間,推動80%的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
今年以來,全市已有1055家企業進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超過去年全年總量。圍繞這一態勢,我市將建立全鏈條式培育體系,構建覆蓋科技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全生命周期培育機制,實施好科技企業“育苗工程”,引導培育更多企業進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同時我市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儲備打造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打造一批在行業細分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瞪羚”“獨角獸”“小巨人”企業群。除此之外,我市還將深化“雙百行動”,再引進一批高端專家人才、再發展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再落地一批高新技術項目,推進校城校企融合發展;將持續優化科創環境,采用“一廳一網一資金”模式(“一廳”,即建設技術市場一站式服務大廳;“一網”,即建設技術市場網上交易平臺;“一資金”,即設立技術市場發展資金),大力發展技術市場,爭取更多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
科學技術是推動時代發展的原動力。泰安將緊緊錨定國家創新型城市創建目標,穩扎科創能力基本功,做好科創發展大文章,以高屋建瓴的迅猛姿態,登高望遠,奮力爭先,不斷推動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取得新局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