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冀同心丨緊急馳援收獲雙向奔赴的溫暖
“我們是同批戰(zhàn)友,他知道我們來河北增援,專門來看我們。”8月8日,涿州中關村和谷創(chuàng)新產(chǎn)業(yè)園內(nèi),山東消防聊城增援分隊的張林林緊緊拉住老戰(zhàn)友劉營的手。
劉營的老家在濟寧,20年前跟張林林同一批加入消防隊伍,成了聊城市消防救援支隊的一員。并肩作戰(zhàn)數(shù)載,劉營從消防隊伍退伍,來到河北雄安新區(qū)參加工作并定居。這幾天,聽說聊城市消防救援支隊趕赴涿州參與救援,劉營馬上前來探望。
從8月2日星夜奔馳抵達河北,山東消防分秒必爭,奮戰(zhàn)在抗洪搶險一線。截至8月9日18時,總隊抗洪搶險增援隊共參加抗洪搶險98起,出動指戰(zhàn)員2431人次,出動車輛345輛次、舟艇205艘次,營救疏散群眾1099人,排水排澇137.5萬立方米。一周以來,山東消防拼力守護涿州市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在付出汗水的同時,也收獲了當?shù)厝罕姵恋榈榈膼邸?/p>
8月6日上午9點,駐扎在涿州市雙語學校旁的山東消防后勤保障支隊正在準備午飯,在忙碌的身影中,有六七名當?shù)鼐用瘛?ldquo;來這里支援的消防隊員,年紀和我兒子差不多大,看到他們這么辛苦,我就忍不住過來幫幫忙。”56歲的蓋女士一邊熟練地剁著肉,一邊告訴記者,山東消防為了百姓辛苦作業(yè),自己想為他們做點什么。“我還把信息發(fā)到了小區(qū)業(yè)主群里,我們小區(qū)的薛女士看到消息后,拉著她姐姐也來了。”
洗木耳,擇青菜,切土豆,剁豬肉……燒了多年的飯菜,這些手藝對45歲的祖利端來說一點兒也不費力。“我能給咱們消防員做的事情實在有限,只能做些洗菜做飯的小事。”祖利端說,自己從新聞上刷到消防員們奮戰(zhàn)一線保護人民的事跡,忍不住落下眼淚,“給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應該的。我也想給自己的孩子做個榜樣,希望他以后也能做個有愛心的人。”
“通過這次抗災,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萬眾一心。”災害發(fā)生后,58歲的侯麗英不愿意閑著,來后勤保障支隊幫忙做飯之前,她在一處物流集散點幫忙搬東西。“現(xiàn)場還有許多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大家勁兒往一處使,共同為家鄉(xiāng)出一份力。”侯麗英說。
“只要是救援的人來,我就免費提供吃住。”8月2日,涿州市樂園賓館的老板娘孫娜接到了一位朋友的特殊電話:外地增援人員能否在這里住幾天?“當然沒問題。”聽了朋友的訴求,孫娜當即就爽快地應了下來。“百姓遇到困難,消防員永遠沖在第一線,我們這樣做也是應該的。”
在抗洪一線,吃和住這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顯得尤為重要。除了自發(fā)加入后勤保障隊伍當志愿者,還有不少涿州百姓為山東消防救援人員送來土豆、洋蔥、礦泉水等物資。
山東消防救援人員在搶險救災的同時,也在生活上給當?shù)厝罕娫S多幫助。淄博增援分隊黨員突擊隊的隊員們分別到涿州市刁窩鎮(zhèn)、東仙坡鎮(zhèn)等地的受災鄉(xiāng)村,為這里的群眾送來了蔬菜、礦泉水、牛奶、水果、面包等急需的生活物資。淄博增援分隊黨員突擊隊隊員郭明坤說,“我們剛來這邊參加救援時,就注意到了這些受災鄉(xiāng)村。當時我們的車輛進不來,只能通過舟艇進來救援,現(xiàn)在大水退了,但村子里還非常泥濘,路況不好,希望這些物資能夠幫助他們。”
“謝謝你們?yōu)槲覀兯龅囊磺校指兄x。”8月6日中午,山東消防駐涿州市指揮中心門口,涿州市民薛女士向消防員鞠了一躬。“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只要需要,我們一定在。”這是濟南市消防救援支隊后勤保障處處長周偉給薛女士的回復,也是所有前線消防指戰(zhàn)員的承諾。
(大眾日報記者 楊帆 王紅軍 報道)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wǎng)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