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頭條丨金融“一子落” 經濟“滿盤活”——泰安特色鏈式金融與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的“雙向奔赴”

?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張隆德 審核 陳茂榮)今天的泰安,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風頭正勁,13條重點產業鏈按圖索驥、各顯神通,不斷刷新著產業蓬勃向上的熱力值,塑造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圍繞著新型工業化強市鏈式布局,我市也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金融助力發展之路,通過精準靶向“供鏈”、引入資金“壯鏈”、降低成本“助鏈”、聚焦培育“延鏈”,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新型工業化強市、支持企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融資不便利、銀企信息不對稱、政策措施不精準和服務保障不及時等問題,以堅實的金融底座筑牢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的硬核支撐。
鏈式思維系統支撐
靶向金融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護航
金融的力量,在于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泰安金融的力量,必須要在新型工業化強市的浪潮中創造更大價值,必須要以資金鏈賦能產業鏈,必須要為企業引入金融活水。
“金融賦能實體經濟,如魚水深情,不僅要精準賦能企業發展所需,還必須更有溫度、更有智慧。”在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倪建軍眼中,金融不僅是種工具,更對企業紓困和提振發展信心起到關鍵作用。蓬勃發展的泰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優勢加速涌現,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只會讓腳步徘徊不前,必須找準契合點,踩準時代節拍,為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這班快車提供源源動力。
正視問題,就是求是。破解問題,才是作為。今年以來,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始終聚焦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樹立系統思維,成體系推進,下沉13條產業鏈,瞄準企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斷強化金融要素保障,運用“精準思維”,圍繞“鏈式發展”為每條產業鏈配輔導隊、發政策包、組賦能團、建鏈主行、辦對接會,緊盯紓困解難、創新創業、上市融資等重點領域,圍繞促進企業經營發展,出臺“金融16條”等13個靶向金融政策,形成強有力的政策體系支撐,為新型工業化強市高質量發展賦能。
德盛合成材料是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鏈上企業,擁有30項技術專利,也是專精特新、瞪羚企業,公司在建廠時大部分資金用于購買生產設備,流動資金不足導致大量訂單無法簽訂,成為發展的一大難題。中國銀行作為該產業鏈輔導隊的隊長行,了解到企業情況后,主動聯系對接,為企業發放100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貸款,極大緩解了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狀況,為企業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
去年以來,我市陸續整合銀行、證券、融資租賃、融資擔保等多家機構專業人員組建13支產業鏈金融輔導隊,為全市13條產業鏈精準匹配輔導隊員,為產業鏈融資發展把脈會診,實現對企業貸款融資、上市掛牌、融資租賃、風險投資等多方面“一站式”輔導服務。截至目前,13支產業鏈金融輔導隊已為224家產業鏈企業提供96.1億元授信。不僅每個重點產業鏈都有輔導隊,還有針對產業鏈的不同金融政策包,為各產業鏈制定靶向融資支持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為各產業鏈量身打造金融產品,確保鏈鏈有政策、鏈鏈有產品。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把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作為信貸投放的主攻方向,進一步拓寬“強工貸”產品,對符合政策的重點產業項目,采取設置專項規模、提高貸款投放優先級、爭取直貸項目、單列指標等方式,充分滿足項目信貸需求。“我們制定了‘金融要素保障實施方案’‘金融16條’等13個金融靶向政策,推出153個‘強工貸’信貸產品,為每個產業鏈專門編寫產品手冊,讓企業更便捷、精準地選到適合的金融產品。今年以來,強工貸產品共滿足428家企業47.5億元資金需求。”市地方金融監管副局長張帥說。
聚指成拳有解突破
打開金融與地方經濟
互促共進、良性發展新格局
在新時期,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可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金融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實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今年以來,泰安市把各級金融資源和配套調動起來,聚指成拳、有解突破,在綠色金融、科創金融、供應鏈金融、數字金融等領域服務創新,以幫助不同企業更好、更便捷融資為目的,創造新思路,發展新模式,打開了市縣鄉三級聯動、政銀企三方協同“壯鏈”的格局。
為了搭建政金企合作新模式,匯聚多元金融力量,更好支持各產業鏈發展,全市各級金融監管部門分產業鏈梳理規上企業融資需求和政策服務需求,推出“金企協同·融鏈共贏”產業鏈金企對接系列活動,針對不同產業鏈分批開展一對一對接活動。6月9日,全市首場暨高端化工產業鏈專場金企對接會上,共向銀行機構推送17個化工企業的融資需求32.39億元,7家銀行與13家企業成功簽約,簽約金額16.5億元,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多虧了這次專場對接會,興業銀行、農業銀行等第二天就派客戶經理到企業進行詳細深入對接,并指導我們工作人員完善信貸資料,現在正加快給我們辦理9億元銀團授信。”參加完對接會的新泰遠望負責人韓永亮說。
綜合各產業鏈一級鏈主企業和二級細分產業鏈鏈主企業的最大授信銀行或最大貸款存量銀行,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確定1到2家銀行機構作為各產業鏈的鏈主銀行,每家“鏈長行”至少配備1名金融服務專員,全力為產業鏈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通過配備金融“鏈長行”,為各產業鏈鏈主企業確定鏈主銀行,配備金融服務專員,全力幫助企業解決融資授信難題。
政府搭臺、銀企合作是推動金融和地方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全市上下逐漸形成了金融與地方經濟互促共進、良性發展的新格局,金融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熱情被充分調動,金融機構內生創新動力不斷激發,各級干部學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工作能力水平也攀上一個新高。“今年我們通過打造‘五個一’鏈金融模式,實現政策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模式由‘企業跑辦’向‘上門幫辦’的轉變,服務由‘流水作業’向‘量身定制’轉變,人員由‘分散用力’向‘聯合攻堅’的轉變,真正實現金融要素保障的精準化、高效化和便利化,有力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和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倪建軍告訴記者,未來,泰安市將繼續以鏈金融服務為抓手,圍繞“金融助力·益企惠民”服務品牌創建,全力打好金融要素保障攻堅戰,為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貢獻金融力量。
多管齊下凝聚合力
金融服務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金融信貸支持上也同樣,既需要規模的合理擴張,也需要結構和服務的優化提升。圍繞企業和產業鏈發展實際所需,我市堅持有解思維破解難題,構建起了“一環兩鏈”服務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支持。
山東華勁電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回收利用項目是我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在公司來泰之初,面臨著融資及對融資效率要求較高的困難,再加上籌建人員來自寧夏,對工商登記以及辦理各類手續都不熟悉,一度讓項目的推進受到前所未有的阻礙。在了解到企業需求后,各業務所涉及部門單位和興業銀行泰安分行聯合辦公,成立華勁電池融資專辦,并為項目開辟綠色通道,第一時間為企業辦結了營業執照等相關手續,落實了辦公場所。同時,興業銀行泰安分行行長掛帥,到項目一線了解企業融資需求,積極為企業涉及融資方案,對接梳理企業融資金額、擔保方式、測算還款期限,并為項目申請了綠色審批通道,在極短時間批復授信2億元,于5月、6月份根據企業建設進度需要發放約7000余萬元項目貸款,加快了企業項目建設進度。該項目已于7月份實現投產。
“我們通過梳理掌握企業全生命周期環,精準聚焦產業鏈、供應鏈‘保供企業、核心企業’的現實融資需要,確保項目落一個、活一個、強一個。”倪建軍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已引導駐泰銀行推出155個擔保靈活、期限多樣、類型豐富的信貸產品,已滿足4654家企業、403.91億元的資金需求。不僅如此,我市還通過設立金融驛站,明確“政策宣講陣地、銀企對接平臺、防非反詐課堂、為民服務窗口、愛心奉獻港灣”五項定位,打造“一刻鐘”服務圈,實現市縣鄉三級聯動、政銀企三方協同壯鏈。同時還引導銀行延伸金融服務觸角,創新開展信用積分聯動授信模式,實現“信用惠鏈”。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金融貸款余額占比增幅8.27%,居全省第1位。
自新型工業化強市建設啟動以來,我市還逐鏈建立金融支持“白名單”制度,對“白名單”內企業定期進行動態調整,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惠費率”三優。截至目前,已為155家“白名單”企業發放貸款15.9億元。與此同時,通過實行產品“大競價”,突出“雙向選擇”,將企業融資需求信息及時推送給銀行,銀企雙方各自根據企業實際、銀行利率和期限等要素做“選擇題”,享受最合適資金,目前已累計向銀行推送融資需求項目1809個,企業享受資金支持679.4億元。在此基礎上,配合減費“大讓利”,規范信貸融資各環節收費與管理,引導銀行機構落實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減輕企業綜合融資負擔,市內企業一般貸款平均利率4.3%,同比下降0.57個百分點,降幅居全省第3位。這些舉措環環相扣,既提高了企業的規模效益,又以金融服務產業鏈式發展的方式,推動了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長。
隨著一個個優質企業落地集聚,泰安各產業集群越來越“豐滿”,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形成,泰安金融的金字口碑也被立于好企業、大企業之林。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