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下時評丨愛勞動、最清華 —— 清華學生“去種地”收獲了什么?
最近,清華大學日新書院2022級本科生王博飛覺得自己成了勞作“小能手”,講起田地里農活兒的一些技巧頭頭是道。他和20余名師生一起來到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完成為期三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基礎課程——“耕讀—勞動教育”課。
這個暑假,清華大學學生來到甘肅、江西、陜西等地,入村下田完成了為期2-4周的耕讀活動。自2019年來,越來越多的清華學生參與到接地氣的勞動教育實踐課中,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學習不能僅限于課堂。與農民交流,與土地“親密接觸”,都會有更多新發現新感悟,這比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直觀,深入體驗、思考后還會有更大的視野打開,從而增長知識技能,彌補課堂不足。
大學生俯下身去,與土地“親密接觸”可以進一步豐富勞動體驗、深刻認識“三農”。清華大學新雅書院2019級本科生謝佩遙說:“這樣的勞動教育課既讓我們掌握一項技能,又使我們理解了勞動人民的不易,深刻地體會到了勞動創造價值的過程和意義。”這代表了廣大學生的心聲。同學們在參加勞動的過程中,也能夠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樂趣,感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增強對農村和農民的感情,增強對國家的熱愛。
愛勞動、最清華。為清華大學的勞動教育點贊。現實中,由于種種原因,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很多學生缺乏勞動鍛煉、很少深入基層。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建設者,加強勞動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只有自己真的去勞動了,才知道普通勞動人民在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時付出的艱辛;只有走到普通勞動人民身邊,才能夠真正培養他們與基層勞動者的感情相通。”這樣的勞動教育理念應該在越來越多的學校推廣。
應該看到,勞動教育不僅要體現在課程里,更應該體現在全過程、全領域的教育中。要加強第一、第二課堂融合,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只有通過課內主渠道,發揮課外優勢,不斷豐富教育形式,才能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國家之棟梁。
文/金箭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