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百萬大學生調研山東;400名智庫專家進駐大眾日報客戶端
大眾日報·山東青年云平臺開展系列活動,推進黨媒進高校
百萬大學生調研山東
■“教育強國看山東·高校行”持續進行 ■大眾日報客戶端“二樓”留給青年 ■“青年山東說”等你來說
□ 本報記者 劉芝杰 單青 李欣蓯 張召興
“我們團隊調研的新聞登上大眾日報客戶端了,快去看看你們的吧!”“下載大眾日報客戶端,首頁往下滑動‘上二樓’,那里有個‘大寶藏’!”……這幾天,隨著“百萬大學生調研山東”活動專題上線及7.0版本的升級,眾多駐魯高校大學生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點贊分享大眾日報客戶端。
大眾日報積極探索“新聞+”模式,重點打造的山東青年云平臺以高校大學生為主要受眾群體,“青年山東說”“百萬大學生調研山東”“發現山東高校寶藏專業”“教育強國看山東·高校行”等重磅欄目,展現山東高校日益強大的科研教學水平和山東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在青年群體中引發廣泛關注。
百萬大學生調研山東
助力現代化強省建設
3萬余支實踐團隊、65萬青年學子參與!去年暑假,以“調研山東”為主題的2022年山東高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成為火熱夏天最受青年群體關注的話題。在大眾日報客戶端,共青團山東省委與大眾日報聯合開設《“調研山東”三下鄉實踐榜》專欄,持續更新各個社會實踐團隊的活動開展情況,全方位展示山東青年學子的青春風采和擔當。該欄目也獲評2022山東“雙百”正能量網絡精品活動。
今年,共青團山東省委聯合大眾日報繼續組織開展“百萬大學生進社區”暨“調研山東”——2023年山東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目前,“百萬大學生調研山東”報道專題已經在大眾日報客戶端上線,包括153所駐魯高校在內的全省200余所大中專院校實踐團隊的實踐情況,陸續通過大眾日報客戶端、微博、學習強國等平臺,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后續,還將評選發布一批優秀社會實踐調研成果、優秀服務基層實踐項目,讓調研成果和實踐項目助力現代化強省建設。
校長“論道”
暢談高等教育新使命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為深入挖掘山東高等教育好故事,大眾日報與山東首批16所高校聯合發起“教育強國看山東·高校行”大型融媒報道活動,重磅推出“書記校長訪談錄”,聚焦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成功經驗,解鎖高校育人“密碼”,全方位、多角度展現“教育強國”大合唱的山東篇章。
截至目前,“書記校長訪談錄”系列報道已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播發,引發廣泛關注。在此基礎上,大眾日報同步推出“訪談微視點”“校長推介”等板塊,與省外媒體、商業平臺跨屏互動、一體分發,實現傳播效果的“同頻共振”。本次“教育強國看山東·高校行”活動,大眾日報將充分調動骨干力量,陸續走進全省部分重點高校,推出全媒體系列報道,征集高校育人品牌典型案例并推介展示,以全媒之力傳播山東高校好聲音,敬請關注。
■“書記校長訪談錄”摘登
校地“雙向奔赴”,助力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李可建
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學校聚力培養產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聚焦以下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探索人才培養新機制。目前,我校現代中藥、智能中醫、中醫外治3個產業學院獲批省級現代產業學院。
二是建設高水平科研平臺,助力中醫藥產業優化升級。2016年,學校將實驗中心功能架構調整為“1+2+3+N”模式:“1”為一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即中醫藥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為醫學公共平臺、藥學公共平臺兩個科研平臺;“3”為學校重點建設的三個特色研究方向;“N”是依托二級學院建設的N個學科重點實驗室。
三是建設聯合產研基地,推動科教研產融合發展。2022年學校入選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綜合試點單位,牽頭建設山東省中藥現代化產業基地,指導建立中藥規范化種植基地60余萬畝,年經濟效益近40億元;2020年以來,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項目218項,合同經費3310.6萬元。
四是建設與地方政府溝通平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近年來,學校與濟南、青島、淄博等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濟南市共建魯澳中醫藥產業研究院;與青島市共建青島中醫藥科學院、青島海洋中藥研究院、附屬青島醫院;起草《青島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德州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均被地方政府采納。
(作者為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
錨定特色之路,為經濟社會發展聚勢賦能
□李光紅
學校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積極發展新興專業,改造提升傳統專業,打造特色優勢專業,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完善頂層設計,將社會服務作為考核依據納入職稱評審、崗位評聘和績效考核,激發服務地方的動力。
二是實施“科研筑峰”,堅持應用型科研導向,組建服務地方專家團隊,制訂服務山東行動計劃,搭建應用型科研服務前沿陣地。
三是密切校地校企合作,與50余家知名企業、20余家政府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服務地方經濟。
四是對接“十強”產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為“健康山東”建設提供數據分析與數字創意服務,獲批山東省大數據產業創新中心;在醫養健康領域,牽頭成立黃河流域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聯盟共同體,完成省級以上智庫報告與行業標準10余項;在現代農業領域,與魯商集團共建鄉村振興產業學院,獲批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在文化創意領域,獲評山東省高水平學生藝術團,承接教育廳“美育浸潤”項目;在精品旅游領域,承擔省文旅廳“送智下鄉”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項目,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開展業務培訓;在現代金融領域,承辦全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題調研活動,積極服務濟南(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
(作者為山東女子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
大眾日報與省科協發起成立山東高質量發展智庫,探索“新聞+”多項功能
400名智庫專家進駐大眾日報客戶端
□ 本報記者 胡偉 蔡明亮
隨著與省科協聯合發起的山東高質量發展智庫正式成立,400名專家進駐大眾日報客戶端,加上此前與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聯合成立的山東發展智庫等,大眾日報的“智庫矩陣”漸有雛形。這是大眾日報深度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拓展媒體“新聞+”功能的又一舉措。
智庫構建開放平臺
大眾日報與省科協的智庫合作,從今年初就拉開了帷幕。
2月16日,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第1期智庫論壇——磁懸浮海工裝備發展論壇在濰坊舉辦;兩天后,以“建強金屬新材料產業鏈 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第2期智庫論壇在沂源縣舉辦;5月份,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第3期智庫論壇——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暨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智庫論壇在沂南縣舉辦。
這3期論壇主題鮮明,圍繞山東相關產業和企業發展,不但提供了智力支持,還達成了相關合作。第1期智庫論壇形成的磁懸浮在艦船及海工裝備應用方面潛力巨大的共識,有望促成天瑞重工與山東港口集團深入合作。第2期智庫論壇上,“山東省院士谷專家創新基地”“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沂源創新服務站”“山東省智庫專家調研基地”相繼揭牌成立,山東省院士谷科技集團分別與沂源縣4家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我們通過智庫論壇和一些開放平臺,進行實踐和案例的分享,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新的業態發展趨勢能夠嫁接在文旅產業的方方面面,很有意義和價值。”參加第3期智庫論壇的山東財經大學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志元表示。
活動調研立體化落地
智庫論壇的成功舉辦,是省科協與大眾日報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服務山東創新發展的實踐;也是大眾日報不斷打造智庫矩陣,拓展媒體“新聞+”功能的切實舉措——兩年前的7月17日,大眾報業集團與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共建“山東發展智庫”;在此基礎上,今年7月13日,大眾報業集團聯合省科協發起的山東高質量發展智庫正式成立,400名專家進駐大眾日報客戶端。
智庫逐漸“動”起來。近日,在大眾日報的全媒體創新基地,連續舉辦了兩期“海右論道”智庫沙龍,分別圍繞企業如何培養“刁統武”式的基礎人才、山東如何加快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主題,邀請山東省智庫決策咨詢專家積極建言獻策。今年,大眾日報計劃與省科協合作舉辦媒體采風行2次,其中“重實踐 建新功 服務科創山東建設 科協在行動”主流媒體調研行活動已經于6月6日—8日舉辦,邀請了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中新社等14家主流媒體,走進泰安、菏澤兩地。同時,組織專家走訪調研高校、企業,大眾日報智庫“智囊團”“思想庫”的作用正在彰顯。
助力山東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這對媒體加快融合轉型步伐,鞏固壯大主流輿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打造“智庫矩陣”,是大眾日報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不斷拓展黨媒全媒體平臺“新聞+”功能的切實舉措。
今后,大眾日報將進一步“開門辦智庫”“聯合建智庫”,進一步聯合國家相關機構單位、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省內權威研究機構、知名高校等,立足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廣泛吸納省內外有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聚焦發展戰略研究、黨建創新研究、產業鏈研究、新經濟研究、創新治理研究、軟實力研究、輿情研究等,形成咨詢研究、大數據、榜單排行、會議會展、品牌傳播、輿情觀察等六大類智庫產品和服務,打造一流的“思想庫”“智囊團”,為山東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
歡迎有意向的企事業單位與我們聯系,共商智庫發展,共助山東騰飛!
聯系方式:蔡明亮,0531-85193616,郵箱:123890319@qq.com。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