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泰安 > 正文
  • 加強勞動 創造幸福丨岱岳區范鎮鄭寨子村走好“鄉村振興路”帶領村民致富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徐文莉)“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承載著沉甸甸的希望與夢想。在鄭寨子村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如何管好、用好土地,一直是村“兩委”思考的問題。

      

      鄭寨子村黨支部書記亓會峰正在大棚中查看反季節無花果長勢。最泰安全媒體記者徐文莉攝

      村集體當好“大管家”,帶領村民“土里生金”

      “20世紀90年代,村里100多戶村民外出謀生,村里開始出現撂荒地。”亓會峰說,村民不在家,村里就替外出的村民把地管了起來,幫著播種、施肥、收割,積累了土地代管的初級經驗。隨著土地確權后,撂荒地越來越多,村“兩委”逐戶逐人征求意見,經過全體村民的同意,2014年,鄭寨子村成立了慧鑫農作物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打破以往生產組界限,重新規劃土地,除了給每位村民留出24平方米的自留菜地外,其余2200畝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合作社對土地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運營。

      如何“土里生金”?站在新的起點上,合作社規劃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的方向。當時,鄭寨子村村民賈濤利用在日本打工期間掌握的草莓栽培采摘技術,在村里發展起兩個草莓大棚,產出的草莓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合作社和賈濤合作,以此為產業起點,順勢發展了十余個草莓大棚。

      其間,浙江、云南、山東威海等地種植反季節無花果帶領村民致富的新聞,引起了亓會峰的注意,外出考察勢在必行。考察的第一站,亓會峰來到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摸清市場需求后,又帶隊趕往山東壽光三元朱村。亓會峰一行參觀了該村位于地面半米以下的臥式大棚,棚內兩米多高的無花果樹生機勃勃,一個個如鴨蛋般大小的無花果掛滿枝頭,村民豐收的喜悅感染著亓會峰,他向大棚老板發出了邀請:“我們出錢,你們出技術,給我們當技術員,幫我們建大棚種植反季節無花果行不行?”當年,鄭寨子村就建起了9個長140米、寬21米的大棚,反季節無花果喜獲豐收。亓會峰說:“第一年銷售反季節無花果時,別人賣30元一斤,我們就賣28元、26元一斤。”就這樣,鄭寨子村打開了反季節無花果市場。此后,鄭寨子村又繼續增加了反季節無花果種植面積,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成29個溫室大棚,占地260畝,年產量達到130多萬斤,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反季節無花果種植基地。

      鄭寨子村趁勢而行,注冊了汶陽寨田園綜合體(泰安)有限公司,看準市場,策劃構建了泰山金銀花苗木中草藥產業園、汶陽寨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汶陽寨生態休閑旅游區“兩園一區”發展格局。

      產業振興“一地生四金”,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讓村民既當股東又當員工,成為鄭寨子村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密碼。鄭寨子村的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凝聚著260戶村民對美好生活的盼頭。

      

      正在建設中的大棚。最泰安全媒體記者陳陽攝

      

      建成后的大棚。最泰安全媒體記者陳陽攝

      “以前種點玉米、小麥,去掉成本賺不了幾個錢。現在我們把土地流轉出去,不用擔心收成好壞,年底還有分紅。”鄭寨子村村民趙維圣說,土地流轉后,他們一家成了汶陽寨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工人,除去土地流轉費和年底分紅,每月還能領到兩千多元的工資。

      “隨著合作社產業不斷壯大,我們不僅解決了土地資源閑散、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還為15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亓會峰介紹,村民在產業園大棚打工,每天工資從80元到240元不等,合作社采用企業化管理,每個大棚都是一個小團隊,大棚產出和績效掛鉤,激勵村民認真種植管理,擴大效益,共同勤勞致富,使每位村民都能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如今,汶陽寨現代農業產業園已形成以無花果、草莓、線茄為龍頭的項目集合體,建成冬暖式溫室大棚39個,發展反季節無花果260畝、草莓150畝、線茄100畝,產品銷往北京、上海、濟南、淄博、青島、臨沂等地。此外,鄭寨子村還依托櫻花大道、埠東嶺揚水站、勝利渠渠首文化、牟汶河風景等優勢資源,每年吸引游客上萬人次,帶動兩園瓜果采摘產業收入10余萬元。

      在村黨支部帶動和合作社良好的經營運作下,鄭寨子村實現了讓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獲租金,土地入股得股金,就地打工掙薪金,村集體獲公益金的“一地生四金”產業模式。每年,合作社還會拿出收益的30%為村民分紅,60%作為村民再入股資金,10%作為村集體公益金,以此循環發展,保障產業有序發展。

      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建設宜居和美鄉村

      雙向四車道的中心大街,無死角的視頻監控,文化戲臺、塑膠籃球場……步入鄭寨子村,新農村的新氣象撲面而來。

      

      村中的櫻花大道。最泰安全媒體記者陳陽攝

      過去,鄭寨子村亂建亂占的情況時有發生,針對這一問題,亓會峰對全村進行了科學規劃,村里統一房屋標準面積,用抽簽的方式分配位置,徹底解決了村民建房和買賣房屋的遺留問題。鄭寨子村還先后投資1000余萬元,以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對全村進行綠化、亮化和路面硬化,全面提升了人居環境質量,擦亮了“全國文明村”的金字招牌。

      為全面提升村民素質,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鄭寨子村創新建立“三個三分之一”衛生保潔考評機制,對全村所有住戶進行考核,年底總評時,對排名在前三分之一的居民進行獎勵。該機制執行一年后,激發了村民參與提升鄉村之美的主動性,讓共享共治理念在村民心里生根發芽。

      農村與城市有不一樣的風景,才能令更多人心生向往,這也為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坐在溯源長廊,乘涼的老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們村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