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頭條丨鄉村振興 道路先行 寧陽縣農村公路從“通”到“暢”、從“暢”到“優”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通訊員 李國燦 路建波)近年來,寧陽縣圍繞“交通強縣”目標,系統規劃、統籌推進縣域道路建設,實現了從“通”到“暢”、從“暢”到“優”,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全縣農村公路通車里程1963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244.6公里,呈現出交通先導、助力振興、鄉村富美的動人圖景。
錨定縣域交通升級
借“強國之勢”謀“規劃藍圖”
寧陽縣委書記王立軍常說:“道路交通既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先決條件,又是極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現代化建設的開路先鋒。”寧陽縣響應建設交通強國號召,把交通強縣列入“大強富美安”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寧陽奮斗目標,寫入縣十五次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作為全局性重點工作強力推進。
寧陽縣暢通對外“大通道”,鏈接縣內“微循環”,系統編制《寧陽縣綜合交通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擘畫“兩縱一橫”高速公路網、“兩縱一橫一環一聯”國省干線網、“九縱四橫四射五聯”農村公路網。制定《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寧陽行動方案(2022-2025年)》,實施道路建設“七大提升行動”,打造“四大寧陽樣板”,高標準實施交通強縣建設。
激活錢、地、人、技要素
變“規劃圖景”為“縣鄉實景”
針對道路建設的要素瓶頸,寧陽縣堅持“有解思維”,構建要素保障機制,確保縣鄉道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
多元運作,解決“錢”的問題。寧陽縣推行“工程包”建設機制,將“零敲碎打”整合為“集約高效”。以縣土地儲備開發有限公司為運營主體,打包縣級公路建設項目143.4公里,向縣農發行融資6億元。3年來,已完成高鄉路、朝柴路、茅張路、寧南路等71公里道路建設,撥付資金3.9億元。推進公路與路衍經濟融合,多種方式補償建養資金。在22公里的大汶河旅游觀光示范帶建設中,整合林業、水利等扶持資金用于部分交通設施。引導鄉鎮、村在道路建設中“以工代賑”,緩解資金壓力、激發內生活力,實現助農增收。全縣已建設“四好農村路”243.6公里,完成投資近10億元,在泰安市率先實現村、巷、戶道路“三通”。
兩手并用,解決“地”的問題。寧陽縣科學調整土地規劃預留空間,依據建設時序,將全縣框架路網納入“三區三線”調整范圍,確保了主框架道路未來用地需求。根據公路建設需要及時征收,逐年制定道路用地需求,形成需求項目庫,以便及時征用。
路長領銜,解決管護“人”的問題。寧陽縣建立縣、鄉、村三級“路長制”,明確路長縣級20人、鄉級52人、村級541人,壓實養護責任。委托縣文成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對25條縣道進行市場化養護。招募農村道路管護員900人,用于農村公路精細化管理。將“愛路護路”寫入《村規民約》,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引導全民自覺愛路護路。
科技賦能,解決“效”的問題。寧陽縣整合現有系統,全面構建“智慧交通”一體化信息平臺,推進涉路領域跨部門數據共享,實現建設、監管、養護、應急、執法等關鍵節點統籌管理,提升交通治理效能。
推進“交通+”融合
讓“窮鄉僻壤”成“富美鄉村”
交通+產業。寧陽縣立足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主體,打造交通產業精品企業。投資30億元建設的恒信鐵路物流園,成為大型現代區域物流中心;投資12.6億元建設寧陽現代公路港,一期183畝區域5月份已投入運行。推動“早天下”冷鏈交易基地建設,完善了便民物流網絡。
交通+快遞。寧陽縣以投資1.16億元的菜鳥智慧物流園為龍頭,以公交資源為載體,交通、郵政、快遞企業相結合,建立農村寄遞物流體系,構建了龍頭共建、網絡共聯、場所共用、運力共享的“交快融合+智慧物流”模式。目前,菜鳥智慧物流園已有10家企業入駐,單日最高寄遞量15萬件。寧陽縣被省交通運輸廳、省郵政管理局確定為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
交通+旅游。按照“一環游寧陽、一帶串多區、多支連多點”的思路,寧陽縣制定全域旅游道路規劃,打造了長126公里、途經7個鄉鎮、輻射沿途143個偏僻山村的“環山路旅游通道”,帶動鄉村旅游呈現井噴式增長。今年僅“五一”期間,距縣城百里之遙的東莊鎮鳳仙山旅游人數達到8萬多人。山區蔬菜、畜禽、林果等快速對外輸出,“四好農村路”成了增收致富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