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熱點丨新泰“功臣群體現象”的根脈——鴻鵠之志 家國情深
一種現象:2020年以來,新泰籍現役軍人立功受獎人數突破千人,每年立功喜報超過百張,有一等功2人、二等功17人,而在部隊的新泰籍現役官兵總數不到3000人,“功臣群體現象”由此而來。
一個決定:“將精神文明擺在與經濟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每年年初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年底召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作為慣例年年堅持。”今年2月16日,在新泰市召開的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上,新泰市委書記宋鴻鵬鄭重承諾。
一座城市:新泰市有全國道德模范1人、中國好人13人、山東好人80人、泰安好人111人,連續8次榮膺“全省雙擁模范城”,23萬人加入了“志愿紅”,榜樣的力量成為筑夢時代的動力來源。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在新泰這方1946平方千米的熱土上,一個個平凡的新泰人,用“小我”微光點燃“大我”之炬,以“小我”之力成就“大我”之功,最根本的就是牢牢守住了“魂脈”與“根脈”,厚植家國情懷。
凝心鑄魂強根基
涵養愛黨愛國愛民的信仰高地
七月的新泰,草綠樹茂,流水潺潺,整座城市透著雨后的濕潤與朝氣。從新泰市區一路東行,穿過彎彎的鄉村馬路,臥在山間的新泰市龍廷革命歷史紀念館映入眼簾,李林雨烈士事跡陳列館便位于此。
2022年7月12日,武警湖北總隊隨州支隊執勤中隊應急班戰士李林雨,在巡邏途中因勇救落水群眾不幸犧牲,年僅22歲。同年8月,李林雨被批準為烈士,追授平時一等功,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李林雨作為“泰山兵”的杰出代表,2022年9月被中央政法委選樹為全國見義勇為勇士,2023年1月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2023年5月被授予“新時代泰安榜樣”,《解放軍報》5次報道其先進事跡。
李林雨犧牲后,在人們追憶這位年輕人的短暫一生時,再次印證了“平凡”與“偉大”相互成就。在李林雨身上,正是一個又一個平凡之舉造就了他在群眾遇難時偉大的縱身一躍,成為站在光里的英雄。
龍廷是李林雨的家鄉,這里是新泰革命的搖籃,龍須崮暴動、新泰市第一次黨代會、陳毅元帥三駐龍廷等鮮活的紅色故事滋養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李林雨,從小就把參軍入伍、保家衛國作為人生理想。在22年的生命歷程中,李林雨用舍身為民的英雄壯舉,生動詮釋了“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新時代好青年的追求,踐行了“人民武警為人民”的神圣誓言。
在紀念館內,有這樣一段話:李林雨,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平凡的戰士,一個偉大的英雄。他用22歲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也踐行了他“帶著初心來,不留遺憾走”的人生格言。
“最后一口糧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新泰地處魯中腹地,是國務院批準確定的沂蒙革命老區,戰爭年代,這里先后有29萬人擁軍支前、投身革命,2692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生命,紅色基因深深地烙印在這片土地上。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數以千計如李林雨一般的新泰籍戰士,用鴻鵠之志、青春熱血共同造就了“功臣群體現象”。
空軍五項隊隊員李睿,作為新兵到新泰市革命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時,許下“不論條件多么艱苦,任務多么艱巨,我都會克服一切困難,爭取早當標兵,早立軍功……”的入伍承諾。入伍兩年后,李睿毛遂自薦來到空軍五項隊,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訓練和汗水,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上一舉奪得兩枚金牌,成為空軍五項個人全能和團體“雙冠王”,榮立一等功,也是迄今為止八一空軍五項隊唯一一個毛遂自薦入選的隊員。
“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是“狙擊槍王”陳珂欣在2017年入伍役前訓練第一課上,向前來參加“我與功臣見個面”的軍官提問后收獲的答案。后來成為特種兵的陳珂欣日夜苦練,入伍第二年打破兩項旅軍事紀錄,入伍第三年參加陸軍“特戰奇兵”超限狙擊賽、陸軍“狙擊精英賽”再創佳績,成為陸軍“狙擊槍王”,三年之內兩次榮立二等功。
“功臣之家”鄭勝峰家,鄭勝峰本人榮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三等獎,被北部戰區評為“強軍精武標兵”,兩次榮立二等功。鄭勝峰的爺爺鄭元忍曾參加過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在戰爭中失去左臂和左眼,榮立一等功;他的父親鄭超以及3個兄弟鄭歡亭、鄭歡滕、鄭杰都參過軍,4人都曾榮立軍功;
嚴守紀律、不怕吃苦、敢于沖鋒的優秀品質擦亮了“新泰兵”品牌。3名二等功,70名三等功!2022年八一建軍節前夕,“共建榮耀共享榮光”新泰市為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集中送喜報儀式舉行,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功臣之家贈送牌匾、喜報,向立功受獎的功臣們表示祝賀,向功臣家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崇軍尚武,一人參軍,全家光榮,歷來是新泰人的“鄉俗民約”;傳承紅色基因,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永遠根植在新泰人的心中。
信仰是安身立命之本。如今,分布在新泰863個村(社區)191處革命遺址,成為了各界群眾進行精神洗禮的重要場所,每年前去的青少年群體、黨政干部群體絡繹不絕,這是新泰最生動的教科書,新泰最寶貴的精神資源。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新泰籍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曾以此句解讀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對“志向”的理解。“功臣群體現象”,正是新泰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干部群眾信仰高地的重要成果。
勇于創新出實招
營造全社會尊崇英模的濃厚氛圍
2022年7月,泰安市擁軍興武現場觀摩會在新泰舉行,這是我市首次舉行的此類觀摩會。期間,出席會議的山東省軍區少將副司令員張瓊表示,“泰安市、新泰市國防教育有力,武裝工作扎實”,充分肯定了新泰市擁軍興武工作。
此次現場觀摩會何以在新泰舉行?他們給出了答案。
——在全國率先創新實施擁軍興武“十大工程”。國防理論哺育工程、老區精神傳承工程、役前教育鑄魂工程、優質兵員支撐工程、功臣模范引領工程、助力軍營建功工程、榮譽體系激勵工程、致敬英雄烈士工程、解難幫困減負工程、保障就業創業工程等,組成新泰市擁軍興武“十大工程”。
“青春汗水奉軍營,退伍創業賽精英”。在新泰市創客工匠退役軍人職業培訓學校大廳內,墻上寫著的這14個字,既是學校理事長劉偉的辦學初衷,也是他的辦學目標。
2002年,20歲的劉偉參軍入伍,兩年后光榮退伍,回到生育他的故鄉。2003年,為了服務更多老兵,劉偉辭去了銀行部門的工作開始創業,結合個人經歷于2021年5月份創立了新泰市退役軍人職業培訓學校。學校專門開設退役軍人適應性培訓,在培訓周期內,完成心理引導、樹立正確擇業觀、精準掌握就業需求等課程。
“部隊生活與普通群眾生活有所不同。我要用我的創業故事告訴身邊的人,作為新時代的退伍軍人,必須要有新時代擔當,讓退役軍人就業有信心、創業有底氣。”劉偉說,“今年上半年,我們已經培訓了800多名退役軍人。”
銀河社區位于新泰城區西部,現有居民4446戶、9943人;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有694人,其中60歲以上退役軍人332人、黨員454人,現役軍人42人,享受撫恤補助待遇的重點優撫對象24人。在社區最顯眼的位置,三個“精準雙擁堅定尊崇興武強軍”宣傳欄依次排開,“功臣榜”光榮又喜慶。社區“退役軍人之家”布置得很是溫馨,“退役軍人風采”展示墻,體現了轄區退役軍人“離軍不離黨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品格。
據銀河社區雙擁工作站站長柏士濤介紹,社區建立了以社區黨委書記任站長,其他兩委成員任網格長,17位網格員任成員的三級組織架構,打通了服務退役軍人的“最后一厘米”。對于服役期間立功受獎的軍人,社區會及時地為其家庭送去喜報和慰問金;為所有退役軍人免費繳納醫療保險;對于社區的老復員軍人等重點優撫對象,除了享受國家政策補貼外,社區每年按國家發放撫恤補助金的30%額外增發補貼。
在社區的關心幫扶下,退役軍人曹進仁主動參與家鄉建設,在社區物業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尤其是在抗疫工作中,他沖鋒在前,成為社區的“抗疫先鋒”;劉洪濤服役期間因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兩次,退役之后自主創業,為6名退役軍人提供了就業崗位,被社區群眾稱作“創業先鋒”。
——創新推出優撫對象“尊崇卡”。新泰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新時代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工作的意見》等,將優撫政策落實情況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為使“尊崇”服務更全面,新泰市將服務對象劃分為8個類,用紅、黃、藍顏色標注重點服務對象、需要關注服務對象、一般服務對象,卡上詳細印制每類人群享受什么待遇及標準,讓他們明明白白享受國家政策。
在新泰,有一處特殊的郵局,是由山東省新泰市郵政分公司聯合新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家“為烈士尋親”主題郵局。這家郵局位于新泰市沈家莊郵政支局,除了“尊崇卡”上的政策落實,新泰郵政還推出了“退役軍人六重禮”,在業務辦理、手機銀行開通、購買日用品、貸款業務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
打造“為烈士尋親”主題郵局,源自2019年2月21日新泰郵政分公司收到的一封特殊來信。收件人是一位叫公培法的烈士,收信地址是“新泰縣二區劉家莊村”,而這個地址,據郵遞人員了解,并不存在。按照規定,一般收信地址不存在的信件,會退回原處,但相關工人員意識到,這不是一封普通的信件,這是一份責任。于是,作為郵遞員的王成團一路找一路打聽,尋找了6天,最終聯系到了烈士的一位侄子。王成團不僅是一名普通的投遞員,還是泰安市泰山義工聯合會新泰辦事處負責人,同年3月份,新泰郵政分公司開始著力打造“為烈士尋親,送烈士回家”公益項目,由王成團擔任公益項目帶頭人。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為14位烈士找到了家,為25位烈士找到了埋葬地,為2位烈士完成了畫像工作。
——實施“退役軍人遞進培養工程”和“軍創企業培育工程”。部隊是個大熔爐,在部隊歷練過的人,退役后會把軍人的軍魂、氣質、作風回帶地方。新泰市通過軍地聯育、平臺引領、政策激勵等方式,推動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和工業化強市建設,全市有687名退役軍人進入村“兩位”班子,136人成為“兵支書”,2名退役軍人入選“中國好人榜”,19人被表彰為泰安市“最美退役軍人”、泰安市優秀“兵支書”。
2021年,40歲的趙西明被推選為新泰市青云街道東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1999年入伍,2003年入黨,2004年退伍回鄉創業,2016年進入村委工作,趙西明的人生經歷在部隊和家鄉之家轉換。“當選社區黨委書記,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是街里街坊對我的信任。”趙西明說,“我是軍人出身,部隊培養了我的紀律意識、責任意識、執行能力,我有責任帶著大家過上更好的日子。”
東城社區地處新泰市府前街黃金位置,由于歷史原因,“黃金地”一度成為了負債村。趙西明剛上任時,東城社區是個“三類村”,上任后,秉承大公無私的工作理念,村兩委下大力氣完成三資清理,壯大村集體收入、清點公租房房源,全部用于社區居民福利改善。為服務好村民群眾,社區成立物業公司,建起了電動車棚、充電樁等,居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不到兩年時間里,在趙西明的帶領下,東城社區2022年集體經濟收入296萬元,“三類村”逆襲成“一類村”,“負債村”也成了令人羨慕的“福利村”。
據新泰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新泰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西濤介紹,近年來,新泰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和雙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打通擁軍優屬“綠色通道”,在全國率先將服現役期間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的退役軍人子女納入教育優待范圍,在全國率先推出鄉鎮街道“書記談武裝話雙擁”電視訪談節目,推廣實施優撫對象身后事“一次辦”、“三朵云”服務助力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等制度。新泰市打造起了由全市42處場館組成的紅色教育矩陣;建成了全省首家縣級國防雙擁主題公園;2020年以來為部隊輸送優秀兵員1032人,大學生征集比例超過91%;為42位烈士找到親屬,送40位烈士畫像“回家團圓”,利用DNA技術讓3名“無名烈士”重歸“有名英雄”等。當得知胡守本、殷桂榮2名地下黨員1947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但革命烈士身份因缺乏證明而長期未得到追認的情況后,新泰市克服年代久遠、資料缺失等諸多困難,經過實地走訪、多方查證,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真實還原了塵封已久的歷史真相,啟動了為胡守本、殷桂榮申報烈士工作,2022年10月終于使胡守本、殷桂榮2人在犧牲75年后被省政府追認為烈士。
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新泰市在全社會營造了尊崇英模的濃厚氛圍,也讓擁軍興武“新泰品牌”在全國打響。
春風化雨入萬家
文化凝聚力滋養城市精氣神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英烈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平靜安穩的生活;如今,在位于青云山旁的新泰烈士陵園,集中安葬著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到和平建設年代的1999名新泰籍革命烈士。
當下,“英雄”的內涵更加豐富。和平時代的“英雄”,有科技工作者,有教育工作者,有社區基層工作人員,有投入鄉村振興的青年一輩,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光陰中,在各自崗位上長期堅守無私奉獻,為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化的滋養潤物無聲,持久恒遠。“功臣群體”帶動“英模群體”,新泰市各級各部門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光榮使命,傳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新泰特色文化,凝聚起城市發展的向心力、新動能。
敬畏生命。默默守護在青云湖畔37年,救起落水人員16人,協助搜尋意外走失人員100余人,這是新泰市“同舟公益救援服務中心”的救援記錄。救援服務中心隊長趙利,父親曾在海軍服役,在軍人家庭影響下,17歲起他就憑借良好的水性在青云湖畔做起了義務救人的公益事業。30多年來,趙利不畏艱險一次次挺身而出,搭救溺水人員,從沒貪圖過一點好處,也沒拿過一分錢報酬,有時在幫忙處理善后事宜時遇上家庭困難的群眾,他還會發起募捐。2021年7月,河南突發洪澇災害,趙利帶著剛剛成立一年的同舟公益救援服務中心的9名志愿者和救援器材星夜馳援河南新鄉,成功救出敬老院老人和被困群眾1000余人。同舟公益救援中心隊員人數已發展到200多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其中退役軍人48人,大家本著“險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的搜救精神,護佑生命。2022年,趙利獲評全國道德模范。
扎根基層。新泰市國有太平山林場的護林員、退役軍人李海偉,入職15年來,他扎根林區、植綠護綠、以場為家,守護著73個山頭、99條峪,約14800多畝的蒼翠群山,踐行“綠滿青山”的誓言。天平山頂不足20平方米的瞭望塔就是退役軍人李海偉的戰斗臺,每日巡山、陪山“守歲”成了他的常態,他用高標準的工作要求,陪伴14800余畝山林度過了每一個“平安年”。
敬老愛幼。石萊鎮西高家莊村村民魏新娥,是一位樸實善良的農村家庭婦女。自2011年丈夫的三弟被查出股骨頭壞死,喪失勞動能力后,魏新娥就主動承擔起照顧三弟和兩個侄女的重任,再加上年事已高的婆婆和自己的兩個孫子要照顧,一家人生活的重擔一度都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丈夫的三弟去世后,魏新娥更是把兩個侄女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用無私的愛撐起家中的一片天,入選了2022年9月份“泰安好人榜”。
愛崗敬業。環衛工人劉西虎,用雙腳丈量城市道路,用雙手裝扮城市容顏,30多年來,他干過掏糞工、街道保潔隊長、糞便垃圾場場長、公廁轉運站副所長,雖然身份在變,但他對環衛工作的熱情沒減。劉西虎負責的公廁轉運站管理所擔負著新泰市28座連體公廁、14座單體公廁,24個單體站、6座鄉鎮垃圾中轉站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工作,他不怕臟、不怕累,只要接到維修電話,總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無私奉獻。“80后”郝楠是新泰市好人公益志愿者協會會長,她帶領好人協會志愿者高舉愛國擁軍旗幟,圍繞擁軍優屬、扶貧濟困、文明創建等主題,成立擁軍優屬志愿服務隊,參與社會化擁軍工作,用心用愛用情開展擁軍活動。8年來,在郝楠帶領下,協會先后與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等眾多基金組織建立聯系,累計策劃執行公益項目11個,幫扶困境學生、精神疾病患者、困境老人等弱勢群體1000余人,開展社區服務活動70余場次,各類項目募集和投入物資總計達300余萬元。2022年12月,“擁軍好會長”郝楠榮獲齊魯和諧使者,入選“泰安好人榜”助人為樂先進典型。
誠實守信。新泰市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的重要支撐,強力推進“信用新泰”制度化、體系化建設,傾力打造信用建設智慧化、服務便捷化、融合互利化之城,跑出改革加速度,被確定為全國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近年來,新泰市創新推出“語潤平陽”理論宣講系列品牌,把“大主題”做成“小切口”,通過研發分眾化、多樣化宣講課程,持續講好新泰故事,傳播好新泰聲音,開展有溫度、有成效、接地氣的理論宣講活動。全市涌現志愿服務隊伍4700余支,注冊志愿者超過23萬人,發布志愿服務項目5800多個,有時長記錄的志愿者人數占總注冊人數比例超過76%。自去年10月份起,新泰市在全市開展“新泰榜樣·每周一星”宣傳活動,讓各行各業涌現出的身邊好人通過短視頻的形式火遍“朋友圈”,讓平凡人成為城市代言人。
在新泰,“功臣群體現象”的影響已深入各行各業,給新泰帶來了發展的源泉,前進的動力。
登高望遠,奮力爭先。
英模出自平凡,新征程時刻在路上。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張振男 秦雷 喬冉通訊員 趙潔 張新君 審核 王婷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