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國內 > 正文
  • 洪水中,擎起“生命方舟”

      □本報記者 何金 王敏霞 張哲昊 陳盛鐘 林劍波 蕭鎮平 趙文娟 通訊員 陳鑫煒 黃瑜鵬 林亞美 陳偉強 陳麗君 何晉生 潘加裔 劉欽賜

      

      29日上午,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白洋大隊寨腳22號房屋被淹,2人被困。雙陽消防站救援人員成功轉移被困人員。本報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林亞美 葉金玉 攝

      

      29日,晉江市政、環衛等部門組織人手清理路面倒伏樹木和飄落垃圾,加快恢復城市道路的正常通行。本報記者 王毅 攝

      

      29日,莆田市涵江區梧塘鎮溪游村全村被淹沒,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民警在梧塘鎮溪游村轉移受災群眾。本報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林鴻達 攝

      編者按

      臺風“杜蘇芮”給我省多地帶來了破紀錄的降雨量。城市內澇、山體滑坡、海堤溜方、洪水圍困、道路阻塞……面對種種困難,我省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無私奉獻,在搶險救援、災后重建的一線演繹著動人的故事。請看本報記者發自前方的報道。

      奮不顧身救助群眾

      □本報記者 何金

      通訊員 陳鑫煒 黃瑜鵬 發自南安

      29日,南安市出現大暴雨,降水量創全年單日雨量紀錄。強降水導致部分地區山體滑坡、山洪暴發,一些低洼區域的鄉鎮發生嚴重內澇,群眾受困。

      面對嚴重的城市內澇,南安市3900余名市直單位、鄉鎮(街道)黨員干部立即響應,到一線與村居干部、網格員、黨員街巷長等共同組建抗臺風黨員先鋒隊576支,成立臨時黨支部109個。

      上午7時,洪瀨鎮大雨傾盆,低洼地帶出現嚴重內澇,鎮區東大路10名群眾被困家中,情況危急。得到消息后,南安市公安局洪瀨派出所民警、輔警迅速組成救援小組,駕駛皮劃艇趕赴現場,分兩批將被困群眾救出。“沒想到洪水上漲速度這么快,救助十分及時,感謝人民警察。”被救群眾蔡東說。

      地處南安東部的官橋鎮地勢低洼,人口密集。早上6時開始,官橋一帶普降暴雨,鎮區水位迅速上漲。早上8時起,南安市公安局官橋派出所所長、共產黨員黃文藝就帶領全所民警開展巡查。

      8時45分,黃文藝接到報警稱,鎮區金莊街美人橋路段發生內澇,多名群眾被困,隨時可能被洪水沖走。他立即指揮人員乘坐皮劃艇趕到事發地,只見4名群眾被困在一處斜坡上,兩側是翻滾的急流,水位還在迅速上漲。黃文藝跳下皮劃艇,迅速為被困群眾穿好救生衣,將他們轉移至安全地段。

      上午9時許,南安城區柳城街道暴雨如注,轄區下都村積水嚴重,一家四口被困家中二樓,一樓的水位正在迅速上漲。接到消息后,南安市消防救援大隊黨委書記、政治教導員甘代輝帶隊駕駛沖鋒舟前往救援。抵達一樓后,甘代輝跳下沖鋒舟,涉水進入二樓,背起一個孩子往外走。快接近一樓出口時,他不小心被絆倒,頭栽進水中,安全帽掉了下來,腥臭的污水涌進嘴里,但他咬緊牙關繼續前行,將孩子安全轉移至沖鋒舟上。

      做好內澇區域群眾救援的同時,南安還同步推進被轉移群眾的安置工作。

      “這個村的干部很好,讓我們住進他家,感覺很溫馨。”29日上午,外來務工人員李先生說,他和妻子在南安市翔云鎮沙溪村務工4年了,平時租住在閑置古厝里。了解情況后,沙溪村黨支部書記陳星兵主動上門,邀請對方住進他家。

      其實,這已不是陳星兵首次將自家房屋騰出來作為安置點。“沙溪村離鎮區較遠,暫無集中安置點,每次遇到臺風、暴雨,高陡邊坡容易發生地質災害,村里對居住在危險地帶的村民進行轉移,有的投親靠友,沒地方去的我就讓他們住我家,作為村支書,我有責任也有義務保護好每一位群眾。”

      截至17時30分,南安市累計出動應急救援力量12501人次,救助遇險群眾695人,疏散群眾3073人,開展各類災后搶修4778處。

      組織轉移黨員報到

      □本報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林亞美 陳偉強 發自洛江

      “沒見過這么大的洪水!”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溪北村53歲的林燦生說。他家的房子地勢不低,但混雜著泥土的黃色山洪不斷涌進院子,房門口的路面已經被淹沒。臺風“杜蘇芮”尾部環流引發的暴雨給洛江區帶來嚴重的洪澇災害。上午9時許,洛江區馬甲鎮、羅溪鎮多處路段積水,湖溪水位漫過橋面,洪水沖垮路橋,鄉村一片汪洋,低洼地帶群眾被困……

      危難之中,洛江的黨員干部持續保持戰斗狀態,消防、公安干警、外地支援隊伍等救援力量搶險救災、轉移群眾,在洪水中穿梭,擎起生命的方舟。

      29日上午,羅溪鎮溪東村內澇嚴重,6人被困,萬安消防救援站站長羅良龍與一名隊友駕駛沖鋒舟前往救援。到達被困人員家中,水已漫至二樓位置,加上水流湍急,入戶門無法開啟,羅良龍與隊友用身體把門撞開。屋內樓梯口被桌椅板凳、家用電器堵住,羅良龍徒手搬運,開辟救援通道。上到二樓,羅良龍第一時間給小孩穿上救生衣,并讓小孩騎在他的肩膀上,轉移至皮劃艇。被困婦女因剛做手術,只能騎在羅良龍肩膀上進行轉移。成功將被困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后,羅良龍和隊友又緊急投入到新的救援中,鏖戰9小時,從洪水中救出11人。

      “組織吹哨、黨員報到”,面對內澇,洛江基層黨員干部與應急救援隊伍一起,奮戰在內澇地帶,全力轉移安置被困群眾。

      羅溪鎮大路腳村遭遇水淹、山體滑坡,駐村干部林智鋒和村“兩委”干部第一時間將受災群眾轉移至安置點。“臺風來的時候,我家后面的山體就滑坡嚴重,老房子都塌了,現在全家住在黨群服務中心,終于安全了,吃的、用的村委也都安排好了。”村民譚欽芬說。

      該安置點共安置了13名村民,配備有床鋪、衛生間、空調等,枕頭、草席、棉被、毛巾、牙刷等日常用品一應俱全,提供方便面、花生牛奶、面包、礦泉水等,還準備了醫藥包、應急燈和手電筒等。“安全是最為首要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群眾住得安心。”林智鋒說。

      逐戶走訪排除隱患

      □本報記者 張哲昊 發自平潭

      “老伯,您現在平安到家了嗎?”“我剛到,感謝政府關心。”“您沒事就好,這是我應該做的。”29日,臺風“杜蘇芮”對平潭影響漸消,在君山片區管理局辦公室,黨群工作處三級主任科員林鑾飛正在確認因臺風而轉移的村民情況。

      今年80歲的陳老伯家住君山片區昆湖村,是一名獨居老人。前幾天,面對來勢洶洶的臺風,林鑾飛和村干部在巡查過程中發現陳老伯的住處處于低洼地帶,是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老人住在幾十年前搭建的簡易石頭房里,一旦臺風帶來強降雨,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必須轉移。”林鑾飛說。

      “臺風是‘老熟人’了,等下雨了再撤也來得及。”一開始,陳老伯并沒有意識到危險。“來不及的!咱們要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林鑾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導老人盡快轉移到安置點或是投親靠友。經過反復勸說,陳老伯終于同意轉移,林鑾飛立刻安排人員將他平安送到附近的親戚家中。

      為應對臺風“杜蘇芮”,君山片區管理局及時成立黨員先鋒隊、應急小分隊,212名機關黨員干部深入基層開展全方位、地毯式的安全隱患排查。“我們還安排片區9個聯合黨委組成55支基層黨員志愿服務隊,依托網格化管理,逐一走訪轄區群眾,并對孤寡老人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君山片區管理局副局長陳李凱介紹道。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風雨中,君山片區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入網入格,奔走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

      在磹水村,黨員干部逐戶走訪,排查民宿旅客滯留情況,及時做好群眾轉移工作;在流水碼頭,黨員先鋒隊奔赴澳口、漁排,杜絕漁船出港、人員回流;在環君山路段,黨員干部拉起防風警戒線,勸導游客遠離沿海景區……

      在此次防抗臺風工作中,君山片區共排除安全隱患349處,轉移群眾64戶284人;撤離養殖漁排人員892人;引導69艘漁業船舶、1201艘鄉鎮船舶進港避風。

      爭分奪秒搶修堤壩

      □本報記者 陳盛鐘 林劍波

      通訊員 陳麗君 何晉生 潘加裔 發自莆田

      “一旦海潮沖垮海堤,后果不堪設想!”29日上午,莆田市城廂區東海鎮東海村應急突擊隊在巡查海堤時發現,該村海堤出現一段約60米長的溜方險情。鎮村干部第一時間組織黨員干部、應急突擊隊等趕赴現場搶險。

      出現溜方的海堤是20世紀70年代由當地村民自發建設的圍墾工程。當年海堤建成后,周邊灘地被開發成良田,村民們在此種上水稻、花生等作物。

      發現險情后,東海鎮包村干部立即聯合村“兩委”,集結各村民小組60余名黨員、應急突擊隊、群眾志愿者等組成應急搶險隊。下午1點多,應急搶險隊調來兩輛鏟車,并調集了3000條麻袋以及鐵鍬、鋤頭等搶險工具,集中趕往現場展開搶險。

      東海鎮水利站工作人員介紹說,由于臺風天持續暴雨及海潮共同作用,東海村部分海堤基礎被掏空,導致上方用于砌堤的條石塌陷,引發海堤溜方。按照水利專家指導編制的應急處置方案,應急搶險隊在海堤溜方處鋪設土工布,再在其上用沙袋進行層層疊砌,坡底用大石頭壓實。“水利工程搶險,不比平時的正常建設,必須眾志成城,與時間賽跑。”高強度的持續作業,每個搶險隊員的臉上都掛著汗珠,衣服也被汗水浸濕。

      下午5點多,經過約4個小時的連續奮戰,海岸邊出現了一條白色沙袋壘砌而成的“長龍”,搶險任務趕在海水漲潮前圓滿完成。

      “海堤關系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絲毫不能怠慢。”東海鎮組織委員徐煒說,已成功將損堤險情排除。下一步,他們將對受損海堤進行加固修筑,徹底消除安全隱患,提升海堤抵御風暴潮的能力。

      “大伙再加把勁啊,抓緊干,爭取早點修好,最大程度減少損失,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9日早晨,大雨滂沱,在莆田市荔城區新度鎮溝口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少華一邊搶修堤壩,一邊大著嗓門鼓勁。

      受臺風“杜蘇芮”帶來的高強度降雨影響,溝口社區一條古溪堤壩裂開了3米長的缺口,洪水順著缺口奔涌而出,威脅著周邊14戶群眾及15畝農田。

      險情就是命令,責任就是使命。新度鎮、溝口社區的黨員干部第一時間沖到一線,同時發動當地群眾,組成一支近30人的搶險隊伍,冒著暴雨,投入修復堤壩的戰斗中。

      只見搶險人員分工明確,有的快速裝土,有的全力搬運,有的將裝好泥土的編織袋封堵在堤壩缺口處……經過3個多小時的奮力拼搏,受損堤壩得以修復,險情被及時消除。

      “這條溪是社區的排洪溝,山上的雨水全部靠它排出,如果不及時修好堤壩,后果不堪設想。”看著修好的堤壩,陳少華終于松了口氣,“除了沙土,我們還用石塊進行加固,后續仍要保持警惕。”

      全村轉移不落一人

      □本報記者 蕭鎮平 趙文娟

      通訊員 劉欽賜 發自漳州

      29日上午,在志愿者的引導下,市民張彩云從賓館把行李搬回家。至此,因臺風而全社區轉移的寶珠園居民全部安全返家。

      薌城區通北街道寶珠園社區位于漳州鬧市區,是一座城中村,地勢低洼,全是危房戶。社區內老人兒童、長期臥病在床的住戶較多,防汛防臺風風險點多。“寶珠園共有200多戶住戶,大多是土木結構房子,年久失修,前不久還倒塌了一間,已被列入棚戶區改造計劃。”寶珠園社區黨支部書記許珍萍說。

      26日晚上10點多,在接到整村轉移的緊急通知之后,區、街道、社區相關工作人員立即進入寶珠園開展入戶勸離。

      “這次是17級的超強臺風,大家千萬不能麻痹大意,等臺風過了大家再回來!”27日一大早,漳州市交通執法支隊、薌城區交通局、通北派出所、通北巡邏中隊、龍溪獵鼠志愿隊等也到了,協助寶珠園住戶轉移。當天下午5點多,寶珠園242戶383人順利完成轉移,其中一部分到親戚家住,一部分就近安置到通北中心小學,少數幾戶則安置到賓館。

      為了確保不漏一戶,27日晚上11點,工作人員再次進入已封閉管理的寶珠園進行排查。“果然又排查出一人,是放心不下房子偷偷跑回去住的陳大爺。”許珍萍說,在大家的勸說下,陳大爺終于決定轉移出來。

      28日下午,漳州市防指將防臺風應急響應由Ⅰ級下調為Ⅱ級,同步在全市范圍內結束“三停一休”。通北街道、寶珠園社區的干部和志愿者馬上對寶珠園進行安全排查及衛生清理,迎回轉移的群眾。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