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文物志丨泰山瑰寶之《泰山神啟蹕回鑾圖》
岱廟天貺殿壁畫始繪于宋代,全長62米,高3.3米,以天貺殿北門為界,東為“啟蹕圖”,西為“回鑾圖”。壁畫以宋真宗封禪泰山的場景為藍本,繪制了泰山神出巡與回鑾的壯觀場面。壁畫構圖宏大,布局嚴謹,具有極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為我國壁畫中的珍品。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部分壁畫。通訊員供圖
畫面中,泰山神乘坐四輪六馬玉輦,左右為炳靈王與延禧真人護駕,文武百官簇擁前后,還有儀仗隊、樂隊和威風凜凜的衛隊,此外還有麒麟、大象、駱駝和背負法器寶瓶的神獸獅子、搖旗的夜叉以及抬著的獵物等。畫中有697個人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宮殿樓閣、山林橋涵、百官儀仗、坐騎祥獸疏密相間,疏能走馬,密不透風,使得整幅圖畫場面浩大,氣勢恢宏。由于壁畫所采用的色彩濃淡相宜,華貴而又深沉,熱烈而又寧靜,表現出了東方特有的審美情趣。
△《泰山神啟蹕回鑾圖》部分壁畫。通訊員供圖
據了解,壁畫于清代重修天貺殿時重繪,部分運用了西洋畫法,較好地保持了宋代繪畫原貌。《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內容極為豐富,其所涉及的對象除了帝王的化身泰山神和文臣武將外,還描畫了當時的各種服飾、兵器、神器、建筑、樹木等,是研究我國古代繪畫藝術及帝王封禪文化、宗教文化的翔實資料。在現存壁畫中,除山西永濟、趙城為道教題材,其余均系佛教題材,而岱廟壁畫屬于道教題材,在山東省內僅此一幅,真所謂“魯靈光殿巋然獨存”。
關于壁畫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后,龍顏大悅,為了感謝“天書”,下旨要在泰山下修一座天貺殿,并在殿內墻壁上畫一巨幅壁畫,表現泰山神出巡的宏大場面。
泰安縣縣令接旨以后,精心組織施工,天貺殿很快就建好了。可是,殿中的壁畫卻讓他費盡了心思。當時,縣令把全縣有名的畫師都找來,讓他們設計出草稿請皇帝審定,結果反反復復送了五六次,宋真宗仍不滿意,并下旨“十天之內設計不出滿意的畫樣,就要拿縣令問罪”。縣令本想借建造大殿的機會立上一功,以便升遷做大官,不想卻惹怒了皇帝,眼看升遷的事就要泡湯,他十分氣惱,于是把氣出在畫師身上,下令五天之內,如果畫不出皇上滿意的畫稿,將重打八十大板,打入死牢。
縣令在公堂大發雷霆,回到家中,他的夫人一見便知道他又遇上了麻煩事,問清原委后,對縣令說:“老爺真是糊涂,如果把那些畫師都打入死牢,你還想不想活命?”“此話怎講?”縣令神情緊張地問道。“你想,如果把這些畫師都打入死牢,老爺再去請誰來設計畫稿呢?以妾愚見,作畫是需要靈感的。你這樣粗暴地對他們,他們還有什么作畫的心情?不如以禮相待,給他們好吃好喝,讓他們安心畫畫,或許能幫老爺度過這一關。”縣令聞聽此言,也覺得有理,便又下令對畫師酒肉相待,精心侍候。
那些畫師知道畫不好畫稿,皇帝怪罪下來會丟了性命,早就被嚇壞了,誰還能安下心來畫畫。在他們走投無路的時候,縣令的夫人傳出話來說:“皇上不是嫌你們畫得不夠氣派威風嗎?皇上來封禪的時候你們都見過了,照著那種場面畫下來,皇上準滿意。”一句話提醒了眾畫師,他們連夜趕制,第二天便把畫稿送到了縣令手中。縣令呈給宋真宗,果然贏得了宋真宗的歡心,于是,岱廟就有了這樣氣勢宏偉的壁畫。
記者: 李巖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