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湖畔的漁家風情“村晚”熱鬧上演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 “快來看,廣場上有演出要開始了!”7月18日晚,東平縣老湖鎮漁家風情小鎮廣場上人頭攢動,幕布搭起,舞臺燈光閃爍,一場熱鬧的“村晚”就此上演。

男生獨唱《東平湖畔秋思賦》唱出東平之美,端鼓腔表演《踔厲奮發啟新程》節奏明快,舞蹈《成長在祖國的懷抱里》表現出青春的活力……一個個節目通過歌曲、舞蹈、小戲小劇等形式,展現了美好的漁村生活。端鼓腔、漁鼓等非遺展演同樣展現了漁家文化的特色魅力,為鄉村發展注入文化元素,生動呈現了東平特色、漁家風情和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在自己家門口就能看到精彩絕倫的節目演出,給我們閑暇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老湖鎮水泊社區居民說。
此次“村晚”共設置了臺上展演區和臺下體驗區,臺上展演區將舞臺搭在漁家小鎮中,臺下體驗區則設置了漁家文化手工制品展示區、非遺市集等內容,現場不僅有漁民編織“中國結”,還有特色產品展銷促銷活動。端鼓腔2012年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是東平湖漁民喜慶豐收的民間藝術形式。“端鼓腔起源于唐朝,當時有敬河神的意思。之前都在船上表演,現在經過改革創新,被搬上了舞臺。”端鼓腔省級傳承人丁立新介紹,聽說夏季村晚要在家門口舉辦,他們特意準備了節目來參加,端鼓腔的變化也見證了老湖村翻天覆地的改變,漁民告別了以船為家、四處漂泊的“水上漂”,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現在我們不但房子新了,腰包鼓了,精神頭更足了!”他說。
“開展四季‘村晚’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是貫徹落實文化和旅游部‘大地歡歌’全國鄉村文化活動年的具體舉措。”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場在東平舉辦的消夏晚會,在傳統歌舞表演的基礎上,有機融入了突出東平湖當地特色的端鼓腔、漁鼓,也納入了泰山皮影、山東梆子、師曠古琴等泰安非遺元素,是推動“村晚+非遺”的一次創新嘗試。近年來,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不斷創新文化惠民手段,打響特色文化品牌,成功舉辦了泰安市首屆大汶口小戲小劇節等系列文化活動,極大豐富了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東平縣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文化旅游工作在全市占有重要地位,“大宋不夜城”集夜游、民俗體驗、美食品鑒和情景互動于一體,成為泰安文旅的一張靚麗“名片”。
“希望各縣市區、功能區,不斷豐富‘村晚’活動內涵,做大做強‘村晚+’文章,持續激發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新活力。全市文旅系統要立足自身資源,針對暑期等節假日深入策劃開展一批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市文化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說。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