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創建進行時丨我市實施“1+2+4+5+X”工程 打響“法治泰安·國泰民安”法治品牌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董文一 審核 陳茂榮)法治興,則國家興。我市充分發揮市委依法治市辦統籌協調作用,率先圍繞“推進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破題,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建設高質量法治泰安的實施方案》,實施“1+2+4+5+X”工程,進一步提高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水平,打響“法治泰安·國泰民安”法治品牌。
實施法治建設強基工程
我市堅持系統觀念、強基導向,抓好三級統籌,印發《貫徹落實<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市縣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任務清單》,聚焦市、縣、鄉加強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和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才強法一體推進等方面,提出151項工作任務,將各項工作細化到最小單元、落實到具體單位。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只有抓住“關鍵少數”,才能管好“絕大多數”,才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激蕩起同頻共振的磅礴合力。我市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創新“4+4”述法機制,開展“向黨委法治委述法、年度述職述法、向人大常委會述法、向黨委全委會和人代會述法”4種形式的述法,創新“法治考核、反饋整改、專門督察、談話提醒”4種述法結果應用方式,構建了“履職、述職、評議、督促”的完整鏈條,為法治建設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在抓實考核引導方面,我市建立法治建設“多維一體”全域考評機制,對法治建設和司法行政工作實施動態監測,明確了17項二級考評指標,涵蓋法治建設考核指標任務、司法行政綜合工作、重點業務工作、改革創新工作4大方面,實現了全區域、全業務覆蓋。我市采取每季度一調度一考評一通報的方式,向各縣(市、區)、功能區通報成績和存在問題,實現以考促改、督幫一體,形成“考評—反饋—提升”的閉環體系,推動全市法治建設和司法行政工作全面發展、協調發展。
實施依法治理“2+4”工程
我市實施2個行業依法治理示范工程,堅持示范先行、典型帶動,在醫療機構、國有企業實施依法治理示范工程,打造法治建設精品項目。主管部門健全推進行業發展、規范資產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等制度機制,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發揮醫療機構、國有企業主體作用,使其進一步完善內部治理結構,規范決策程序,強化合規管理,加強風險防控。市國資委建立法治國企考核指標體系,將法治建設情況與企業負責人薪酬掛鉤,開展法治國企示范創建行動、“合規管理強化年”活動,規章制度、經濟合同、重要決策法律審核率達100%;市衛健委建立法治醫療機構標準體系,對全市98家醫療機構法治建設工作進行量化分級評估,劃分3個等級,評出A類醫療機構14家,占比14%,為全市各行業依法治理提供科學參考。
同時,我市圍繞企業關注、群眾關切的重點領域,實施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4個領域的依法治理先導工程。
主管部門制定監管執法工作規范,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行“信用+市場監管”模式,全面推行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輕罰”清單和告知承諾制度,減免罰款1394萬余元,指導幫助782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1024件;堅持法治與自治相結合,編制并向市場主體贈送服務手冊2100余冊,引導市場主體自覺守法、依法經營,推動建立行業自治組織,健全行業自治規則,形成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市場主體協同共治的工作格局;以數字法治推進治理現代化,投入使用全省首臺輔助城管執法機器人,集成空氣監測、分貝監測、視頻監控等功能,建設“安薪泰山智慧監管平臺”,全市工程建設領域1180余個在建項目被納入平臺監管,形成了“天地車人”生態環境監測監管體系,實現了“全時監管、無事不擾”,切實提高了各領域依法治理水平。
實施依法治市“5+X”工程
我市推動各領域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完善重要法治工作審議程序,各級各部門單位制定關系全市重要法治工作的法規規章和制度文件、實施法治建設領域重要改革,提請同級相關專門協調小組研究審議,必要時,按程序提請同級黨委法治委研究審議,進一步加強黨對法治建設工作的領導。今年以來,各協調小組研究法治建設議題26項。
我市充分發揮協調小組、“一委一辦五組”成員單位聯絡員作用,出臺《全面依法治市聯絡員協調聯系工作機制》,建立聯絡員會議機制、信息報送機制、會議溝通機制,壓實聯絡員所在單位責任,加強工作保障支持。今年以來,我市共召開聯絡員會議2次,協調解決跨部門法治工作重要問題,保障全面依法治市各項任務落實到各領域、全過程。
在提升法治工作部門“向心力”方面,我市壓實法治工作部門主體責任,在省內率先全面推開黨委和政府部門單位、鄉鎮(街道)所屬單位專題述法制度,述法范圍擴大至中層干部,形成層層重視法治、抓好法治的責任鏈條;制定實施《法治工作隊伍建設規范》地方標準,建立全市法治人才培訓基地,開展套餐式教育培訓,試點實施法治人才檔案制度,強化法治用人導向,有效提升隊伍法治素養和工作積極性,有關做法得到省委依法治省辦的肯定,并在全省法治人才培養經驗交流會上交流推廣。此外,我市完善跨部門審批、監管、處罰銜接機制,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警檢銜接機制和調解、行政裁決、仲裁協調聯動的糾紛化解機制,提升全市法治建設工作效能。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