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古剎大佛寺(下) 旅行記程中的大佛寺
由于大佛寺地當(dāng)孔道,為行旅所必經(jīng),因此在時人旅行記程中,屢屢留下其寺的記錄。
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翁心存記云:“十里至界首,長清、泰安交界……陟一岡,有石磴。旁有碑,一舊一新,新者為嘉慶己卯(1819年)立。赤日逼人,漸不可耐,馬蹄塵坌,輿夫亦一步一喘矣。過大佛寺,有石坊二。逢土人方迎神祈,舁一柳亭,鼓樂香案導(dǎo)之,人皆結(jié)柳為帽,綠鬖鬖然,蓋此間已匝月無雨矣。”
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翁心存日記云:“二十余里入泰安界,度石橋二,至辛莊。……又十里,陟高岡為大佛寺,道右有碑一,已斷臥。”
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張佩綸記云:“十一日晴,辰正二刻,五里界首,十里新莊,望見泰山,早飯。五里鶴(領(lǐng))〔嶺〕,九里大華(領(lǐng))〔嶺〕(原注:土人名大佛寺),十五里泰安。”
后世詩文亦多敘及此寺。如乾隆年間,顏崇椝《雨后經(jīng)泰山下宿大佛寺作》:“岳色迥孱顏,孤城夕照間。秋聲多近水,雨氣半沉山。古佛傳燈火,白云終日閑。連朝倦于役,且復(fù)叩僧關(guān)。”光緒年間,德州知州陳嗣良《泰安道中過大佛寺》詩:“近山多雨水,入伏半晴陰。雷震張?zhí)炫婙Q清道心。溪流送歸騎,云氣涌飛岑。佛老今何在,停車漫自吟。”都生動描摹了古剎景象。
大佛寺之名還為域外旅者所知,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日本漢學(xué)家桑原隲藏在《考史游記》中云:“過界首(近七十里),四點二十五分過新莊(亦作辛莊)(八十里)。五點半經(jīng)大佛寺,三十五分入泰安府北關(guān)。”光緒十三年(1887年)六月,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沿淮北上,登泰山,其著作中詳記大佛寺景況:“從府城北門外行至西關(guān),入大道,行數(shù)里,過大佛寺,人戶二十許。又行進(jìn),過辛莊,民屋三四百戶。泰安至此三十里。”
又乾隆間越南使阮輝□《燕軺日程》中所繪泰安驛路圖,標(biāo)有“東岳泰山”“人仸寺”等勝跡。依路途考之,“人仸寺”當(dāng)為“大佛寺”(仸同佛)。可見該寺當(dāng)時影響之大。
津浦通車后,因“官長軍旅及過客行商皆乘(火)車以行”,泰安原孔道“縣官不復(fù)整理”。此后數(shù)年間遂“橋墩塌毀,道途缺陷”。大佛寺也因交通冷落而寺院蕭條。迨至“文革”初期,除大殿外,堂廡、山門盡拆,丈八佛銅像被毀,佛事停息。2003年8月,岱岳區(qū)人民政府公布大佛寺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2012年,耀湛法師應(yīng)邀來寺住持后,重修殿堂、塑造佛像,沉寂百年的山門得以漸次復(fù)興。
□周郢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tuán)22樓 聯(lián)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