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風捉影丨通往鄉間的窗口
□劉水 文/圖
昨天是夏至,今天是端午,天氣晴熱,下午三四點鐘,氣溫達到39攝氏度。除了中午我不得不出門吃了涼面和粽子,其余時間我就待在室內,一杯杯地喝茶,翻了幾頁書。
我讀瑪麗·拉塞爾·米特福德(1787年至1855年)的《我們的村莊》。對于這本書,伊麗莎白·白朗寧曾說:“隨意讀起一節,都會在你的眼前推開一扇通往鄉間的窗戶,令人感到如輕風拂面,蟲鳴灌耳,讓你在一天內都享受著雨露及花香。”如此說來,在這炎熱異常的天氣里,讀這本書是再適合不過了。
△紅墻青瓦間的凌霄花。
“若要問我哪里是最樂于長久定居的地方,我覺得非偏遠的小村莫屬。”我也喜歡米特福德的村莊,喜歡村里村外的風景和住在村子里的人們,還有那些活物。“點綴于風景之中的活物與四周的景色渾然一體,充滿著安詳怡人的氣息。”
你看,“漢娜家的牛正在看林人的小馬旁邊平靜地啃著草;一對兒胖乎乎的小短毛犬正在和一窩小豬友好地嬉耍;鴨、鵝、公雞、母雞和小雞散布在草地上;漢娜自己正從小屋門口走出來,手里拿著牛奶桶,她的小弟弟拿著擠奶的工具跟在她的身后。”
還有艾倫太太,“她坐在一棵年數頗多的接骨木下,樹枝在她頭頂張開著,宛如一張華蓋,落日觸摸著樹葉,投下翠綠色的光,照亮她莊嚴的身影。她坐在那里,儀態平和,面帶微笑,手中握著眼鏡,腿上擺了一攤大麥。三個小姑娘把她們胖乎乎的小手伸進麥子里,帶著莫名的興奮把麥子撒到雞鴨群里。”
不管你有沒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這樣的村莊景象,會一樣像汩汩流淌的溪水,浸潤和撫慰你躁動不安的內心世界,也會讓你“學著去了解、去愛我們身邊形形色色各具特質的人,一如我們學著去了解、去愛我們每天都要經過的樹蔭小徑,與朝陽公地的每個犄角旮旯和每個拐彎”。
△濕地里的小船。
米特福德說:“無論在風景還是在自然中,我總偏愛那些鄰近的、限定的景色,比如一條林間小道的盡頭,連著一個門廊,一架葡萄以及掩映在樹叢中的那些煙囪……”對于米特福德來說,并不一定是“偏愛”那些“鄰近的、限定的”景色,而更多是因為生活把自己“限定”在了這一種景色中。但就在這種“限定”中,我仍在不斷地尋找和捕捉著變化、多樣、溫潤和讓人心動的感覺。
一個周末下午,騎車沿泰山腳下的觀光路走,俯瞰山下挨挨擠擠、蜂巢一般的樓群,我想千年以前,這里也曾是一個叫“岱岳”的村鎮,那時的東岳廟城墻下,人們過著怎樣的一種鄉村生活呢?
我騎車進入山東麓的黃山頭村,見一戶人家的院子前栽了兩棵杏樹,其中一棵密密麻麻結滿了算盤珠大小的紅杏。靠墻的那棵嫁接過,一枝枝頭上掛滿乒乓球大小的巴旦杏,一枝上卻是一串串綠葡萄一樣的油杏。院子的主人摘了幾個杏讓我嘗鮮,臨走又讓我多摘些紅彤彤的杏,我卻不舍得摘了。杏樹入畫,我想讓那些果實盡可能在枝頭上多待些日子。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