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航26年后,古老小清河獲新生
7月1日開啟首次全線空載試航
斷航26年后,古老小清河獲新生
◆相當于再造一條膠濟線 ◆未來有望通江達海
7月1日,“魯清101”號船舶從博興港出發駛向羊口港,小清河開啟首次全線空載試航。
□記者 常青 李 振
李艷 婁和軍 報道
7月1日12時58分,“魯清101”號船舶從小清河博興港鳴笛啟航,駛向濰坊羊口港。到達羊口港后,將沿河折返駛達濟南港。斷航26年后,按照三級航道標準建設、總長237公里的小清河迎來首次全線空載試航。這條開掘于南宋的“黃金水道”迎來新生。
至今已有近900年歷史的小清河,是山東省內唯一兼具水陸聯運、海河聯運、農田灌溉等多種功能的河道。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起,隨著沿岸工業化步伐加快,小清河水質變差、水量減少,加之貨源縮減,1997年正式斷航。
但山東從未放棄對這條古老河道的復蘇,2008年開始復航研究論證,2018年明確綜合治理思路,2020年正式啟動復航工程。
復航工程概算總投資136億元,是山東港航史上投資最大的內河項目。“這一工程是全國首個采用PPP模式的內河航道建設項目,省財政7億元撬動百億元資金,保障工程3年內快速完工。”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水運院副院長楊尊偉說。
重新激活北方缺水區一條內河的航運能力,水源穩定是關鍵。山東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與復航工程,沿線城市中水成為小清河航運穩定水源。僅其源頭濟南,就取締非法“散亂污”企業7190家,建設規上污水處理廠站33家,每天約160萬噸中水入河。曾經污染纏身的小清河,告別40多年劣V類水質,達到地表水II類標準。“水清了,鳥多了,多年不見的小銀魚又回來了。”在小清河入海口的壽光市羊口鎮,八面河村村民楊光明說。
清河泛舟,水通財旺。“內河航運運輸成本低,糧食加工大進大出,若走水運,我們僅玉米一年就能節省運輸成本幾千萬元。”站在公司糧油倉前,位于濱州的香馳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明濤充滿期待。
復航后的小清河,沿線規劃4個港口11個作業區164個泊位,串起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個工業大市。楊尊偉介紹,小清河沿線一年運輸需求預計達5000萬噸,運能相當于再造一條膠濟線。
內河航運還具有低碳環保優勢。此次試航的“魯清101”號是純電集裝貨運專用船舶,未來綠色智能船型將成為小清河運行的主力船舶。近日,山東發布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以及若干支持政策。小清河復航將掀開山東運輸結構綠色轉型新篇。
聽到小清河試航的消息,72歲的濟南古船修復師尚津濟難掩激動:“古代小清河上的船,拉貨最重不過十噸,全程最快要跑七八天。現在船只載重量大,可朝發夕至。我盼著河里的新船跑得更快更遠!”
小清河與京杭運河連通工程方案也正在研究中,未來小清河航船有望直達長江,實現通江達海。屆時,“魯清101”號將駛向更廣闊江海。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