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臀,中文字幕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亚洲va欧美va人人爽,亚洲人成在线网站

首頁 > 首頁 > 國內 > 正文
  • 慶“七一”:走近革命文物,傳承紅色基因

      盛夏時節,北京的陽光明亮熱烈。7月1日一早,就有游客等候在北大紅樓外,等待進場參觀前一天剛開幕的“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巡展。不僅在北京,各地許多民眾都在7月1日自發走進博物館、紀念館,重溫紅色歷史,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北大紅樓里的“《新青年》北京編輯部舊址”景觀。人民網 韋衍行攝

      北大紅樓里的“《新青年》北京編輯部舊址”景觀。人民網 韋衍行攝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推進革命文物遺產的活化利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生動形象地講好紅色故事。

      多措并舉 提升革命文物展陳水平

      康藏公路路線踏勘圖、“長期建藏”決心書、進藏先遣英雄連全體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西藏博物館“雪域豐碑——西藏革命文物展”自開展以來游客絡繹不絕。其中的多媒體展示區,更是吸引大批觀眾駐足,通過觀看影片等方式來了解那段發生在雪域高原的光輝歲月。

      據介紹,此次西藏革命文物展共設多媒體展示8處、場景設置10處,并將阿里先遣連紀念館、昌都革命歷史博物館、波密紅樓等基礎紀念館作為實時連線場館,通過實時連線形式實現一館多展,在跨地域展示的同時,最大限度提高參觀效率,擴大展覽范圍,使觀眾聆聽西藏不同區域的革命故事。

      近日,觀眾在西藏博物館參觀展覽。人民網 韋衍行攝

      近日,觀眾在西藏博物館參觀展覽。人民網 韋衍行攝

      目前,全國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達3.6萬多處,國有館藏革命文物總數超過100萬件(套)。各地文物部門以及博物館、紀念館積極作為,使革命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和管理狀況得到大幅改善,同時通過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有力提升了革命文物資源及其所承載的革命文化的影響力。

      6月27日,由中共一大紀念館主辦“藝術中的紅——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開幕。此次展覽是創作工程啟動以來征集到的優秀成果的集中展示,并特設一大收藏展區和評委作品展區,精選了參與工程評審的評委代表作品以及一大收藏的名家藝術作品,讓觀眾更多元地感受不同年代作品之間的呼應和關聯,更好地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和深入的理解。

      在“七一”前夕,經過改造提升,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臺城特別支部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改造升級后的紀念館內劃分了“播火臺城 開創先河”“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等六個展區,增加了壁式景觀、立體造型、全息影像等結構語言和圓雕、浮雕等藝術呈現形式,多角度向觀眾展示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

      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印發《革命文物主題陳列展覽導則(試行)》,明確要求革命文物主題陳列展覽必須提升代入感、沉浸感、真實感,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受眾開展分眾化、特色化教育,增強革命文物主題展覽的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不斷提高陳列展覽的教育質效。

      形式生動 創新紅色文化表達方式

      除了主題鮮明的展覽之外,近年來,各地通過創新傳播方式、拓展利用途徑,在確保革命文物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的前提下,不斷增強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不斷拓展社會教育覆蓋面。

      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長汀段中復村核心區的VR游戲體驗館,一款以松毛嶺戰役為背景的游戲深受青少年喜愛。游戲設定是在山上的防御工事后,玩家要擊退從山下往上進攻的敵人。體驗者介紹,在參觀過前幾個館的展陳,了解了松毛嶺戰役那段血與火的歷史后,游戲能讓自己充分加深對那段歷史的認識與感受。

      衡復陽臺胸針、“點亮新征程”臺燈、《中國共產黨章程》楷書字帖……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讓紅色文化融入生活、觸手可及。參賽文創作品在實用性、互動性、參與性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探索,更契合當下消費心理和社會需求,在紅色文化表達上從單一的輸出變為更加豐富和多元。

      360度旋轉的觀眾席,時而穿過狹窄的街巷,時而面對洶涌的嘉陵江……舞臺空間的旋轉交錯、舞美布景的恢弘氣勢,加上多媒體動態全景音畫,紅色舞臺劇《重慶·1949》帶觀眾穿越回黎明前的山城。據介紹,自公演以來,該劇已經演出800余場,超過70%的觀眾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

      值得一提的是,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與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正不斷融合。2022年9月,“進京趕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題游徑推出,重點開發“清華園車站——頤和園景福閣、益壽堂——香山革命舊址——香山革命紀念館”紅色文化精品游徑,盤活區域靜止的紅色資源;今年5月,江蘇“新四軍東進北上”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工程啟動,整合沿線革命舊址、紀念場館等資源,推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建設、助力黨史學習教育和紅色旅游融合發展。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里的浙江嘉興南湖游船模型。人民網 韋衍行攝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里的浙江嘉興南湖游船模型。人民網 韋衍行攝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堅持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革命文物“活”起來、“火”起來,我們定能更好地從革命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砥礪奮進的信心和勇氣。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舉報電話:12377 舉報郵箱:jubao@12377.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公網安備 370902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