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舉措筑牢學生心理健康“防護墻”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黨中央關心、人民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課題。日前,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專項行動計劃”),旨在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多措并舉筑牢學生心理健康“防護墻”。
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2021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介紹,這份文件對學生的壓力來源進行了細分,強調了要加強壓力源頭管理,同時從學業角度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此次發布的“專項行動計劃”相較2021年有關文件既有延續又有補充。陳祉妍表示,“專項行動計劃”中的一大創新亮點就是提出“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即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體強心、以美潤心、以勞健心。
“此前我們經常強調體育、美育、學校環境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恰恰忽視了主科學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全面滲透到我們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中。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每個老師的行為和言語都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陳祉妍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侯金芹也認為,“五育并舉”的提出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區別開,強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和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思想教育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但是絕對不能畫等號。我們以‘五育并舉’促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可以反哺五育,由此體現出全面發展、健康第一的理念。”
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復雜而全面,需要各方聯動共同解決。侯金芹表示,從發文主體機構上看,與2021年教育部發文相比,“專項行動計劃”是教育部聯合十七部門共同發文,這也是一大里程碑式的改進。“我們已經充分意識到心理健康不單單是教育的問題,需要多部門參與協同。”
“此外文件中明確提到要‘組織辦好家長學校或網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建設’。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一環,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落到社區,也是有效促進家校社協同的一個落腳點。”侯金芹說。
壯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
“專項行動計劃”中的另一大亮點,是強調教師隊伍建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響。“專項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統籌教師、教材、課程、學科、專業等建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建設,全方位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教師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我們在全國范圍內的學校進行了調研,分析數據后得出的結果證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質量遠比數量更重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性很關鍵。”陳祉妍表示。
“專項行動計劃”同時明確,“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鼓勵配備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教研制度,縣級教研機構配備心理教研員”。
侯金芹認為,能夠設立心理教研員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絕大多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學校都處于邊緣狀態,如果能設立專門的心理教研員,相當于給了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一個明確的發展空間,暢通了他們的職業成長渠道,讓更多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人愿意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隊伍中來。”
陳祉妍還倡議,每一科的教師都要主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素養。“當前我們的教師隊伍心理健康素養整體還需提高。曾經我們向一些老師描述了一個典型的抑郁癥案例,其中僅有不到30%的教師能夠準確識別出案例中的學生患有抑郁癥,而大部分老師則認為案例中的學生只是壓力過大。在現實中,這可能會貽誤挽救一個學生的機會。”陳祉妍表示。
此外,教師本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值得關注。陳祉妍認為,如果一名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很糟,生活悲觀,這些壓力和情緒一定會從他日常教學的言行中滲透出來。如果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多認識誤區,也會在教學中不自覺地把這些錯誤的認識傳達給學生。
“僅僅靠教材和課程,是無法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只有擁有足夠心理健康素養的老師才能夠帶領學生進行有益的活動,真正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陳祉妍說。
(實習記者 沈 唯)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