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泰安市新型工業化促進條例(草案表決稿)》 實體經濟站“c”位 走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訊(記者 王玉)6月27日,市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泰安市新型工業化促進條例(草案表決稿)》(以下簡稱條例草案表決稿),條例草案表決稿不分章節,共38條,對立法目的、適用范圍、促進原則、體制機制、規劃布局、促進措施、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和監督機制等作出規定。
條例草案表決稿明確了我市新型工業化的重點發展方向和推進方式。指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支撐和保障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明確新型工業化的重點發展方向和推進方式,加大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推動建立數字轉型、資源統籌、科技賦能、金融保障的泰安發展模式,以新型工業化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條例草案表決稿突出綠色低碳理念和內涵,指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堅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重化工業轉型、低碳技術研發推廣、綠色發展機制創新,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條例草案表決稿同時固化了鏈式發展和特色產業園區模式。明確提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推進新型工業化重點產業發展,確定重點產業鏈、產業集群,建立健全定期調度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產業發展和產業鏈、產業集群重點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各產業鏈、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合。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科學規劃特色產業園區,建立以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等指標為核心內容的園區綜合評價體系,推動園區鏈條化、市場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
科技創新是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強勁引擎,條例草案表決稿強化了科技創新和激勵機制,指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部門應當健全完善獎補結合的科技懸賞制度,支持企業組織開展重點環節、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以及產品創新突破。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應當建立激勵機制,推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高端軟件等示范應用,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條例草案表決稿還明確了工業素養提升機制,保障公職人員、企業家“雙賦能”。
為了確保我市新型工業化發展達到“結構要優、效率要高、動力要強、聯動順暢”的目標,條例草案表決稿在嚴格執行國家法律規定的財政稅收政策的基礎上,在地方立法權限內盡可能全面擬定了保障措施,并分別對人才、土地、財政、融資、能耗、用水、公共設施等方面的要素保障作用提出具體要求。同時,明確規定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不得以行政區劃調整、政府換屆、機構或者職能調整以及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理由,單方不履行合同、不信守承諾,并規定了補償制度,以建立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信心。
為了確保各類政策和要素保障措施落實到位,條例草案表決稿強化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新型工業化發展中的監督作用,提出了司法行政部門、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包容審慎監管的要求,并規定了五項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追責的情形,以激勵各級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大膽探索創新。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