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醫院寧鵬:精益求精,做骨傷患者的“修復師”
泰安日報社·中華泰山網訊(記者 張偉 通訊員 董曉婷)20多年堅守在臨床一線,兢兢業業、甘于奉獻,如同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通宵達旦做手術,只為盡快消除患者的病痛,讓患者重新擁有健康的身體;勤于學習、善于總結,以刻苦的鉆研精神在骨科創傷領域奔跑……這些鏡頭的焦點,就是泰安市中心醫院創傷外科副主任醫師寧鵬。
崇尚學習,勤于鉆研,做一名學習型醫生
1997年,寧鵬從青島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進入泰安市中心醫院創傷外科,一直工作至今。進入創傷外科沒幾天,寧鵬就著實體驗到了科室工作的挑戰性,“科室收治的患者多為急診患者,越到晚上越忙碌,對醫生的技術、體力和心理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寧鵬表示,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紀初期,受工業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工人安全意識差等因素影響,骨科創傷事件頻發,創傷外科經常出現“一床難求”的局面。

?
在科室前輩的帶領下,寧鵬每天忙碌在臨床一線,臨床經驗越來越豐富,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也越來越強烈。“骨科創傷專業是一個很特殊的外科專業,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骨折,每一個骨折患者都有其特殊性,每個骨折手術也都不一樣。”寧鵬深知,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掌握更多的本領,才能將手術做得越來越得心應手,才能捍衛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正是懷著這樣的初心,寧鵬把提升個人綜合業務能力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除認真研讀骨科創傷方面的著作、論文之外,還善于總結臨床經驗,每天堅持寫學習筆記、臨床心得。與此同時,在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寧鵬還積極參加外出培訓,上午聽專家授課、下午觀摩專家手術、晚上撰寫筆記就成為了他工作生活的常態。
為適應學科發展要求,滿足患者越來越高的健康需求,寧鵬在2002年至2005年到中山大學攻讀全日制研究生,以優異成績拿到了骨與關節損傷專業的碩士學位;2012年,寧鵬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骨科進修,熟練掌握了人工關節置換相關技術。除此之外,寧鵬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會議,通過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專家交流,開闊視野,增長本領。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前輩們的傳幫帶下,外加個人的辛勤努力,寧鵬逐步成長為創傷骨科的臨床骨干,也成為百姓信賴的好醫生。2003年,寧鵬被授予“廣州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并記三等功,這充分體現了一名優秀醫者的擔當。
牢記職責,敢于擔當,時刻從患者需求出發
近年來,泰安市中心醫院創傷外科堅持走專業化、精細化道路,建立了四肢創傷、骨盆創傷、老年骨折等專業組。寧鵬作為科室的業務骨干,主要負責骨盆創傷方面的臨床工作,用一腔熱血和精湛醫術,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老年髖部骨折,常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特點,是臨床治療的難點。由于高齡患者一般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問題,對手術和麻醉的耐受力也大為減弱,手術和麻醉風險大,不但需要手術醫師、麻醉師、手術護士密切配合,更對主刀醫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99歲高齡的趙某因摔倒導致髖部骨折,并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為了給老人治病,趙某的子女去過多家醫院,但由于老人年齡大,均被告知不適合手術治療。后來,趙某的子女用輪椅推著她來到泰安市中心醫院創傷外科。經過詳細問診和認真評估,寧鵬表示老人具備基本的手術指征。為保證手術順利,寧鵬根據老人的疾病特點和身體狀況,完善了術前檢查,制定了全方位的術前、術中以及術后方案,并做好了充分的應急預案,全力呵護患者生命安全。經過半個多小時手術,寧鵬成功為老人置換了髖關節;術后幾天,老人就能下床行走。老人家屬看到這一幕,直言“不可思議”。
2021年8月份,一名建筑工人在作業時不慎從高處跌落,被兩根直徑約2厘米、長約80厘米的鋼筋刺入身體,造成極危重的貫穿傷。作為搶救團隊成員之一,寧鵬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過人的膽識,在避免大面積切口的情況下,既為患者科學清理了貫穿傷口,又與團隊成員密切協作、成功取出了患者體內的鋼筋。由于處置及時妥當,患者傷口沒有出現感染。這一成功救治案例,有力彰顯了寧鵬的專業素養。
像這樣的治療案例,在寧鵬的工作日志中有很多。對于寧鵬來說,無論遇到哪個年齡段、哪種骨科創傷的患者,都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必須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因為這是醫者的本分,更是醫者的神圣使命。“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微創技術、機器人技術將成為主流,我會繼續努力,切實擔負起醫者的職責,不辜負患者的信任。”寧鵬說。
(審核 王天姿)
?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