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舉辦首屆休食展 休閑食品“走胃”“走心”
6月9日—11日,首屆中國休閑食品飲料博覽會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場聚焦休閑食品領域的行業盛會,以“與食俱進飲領潮流”為主題,既是供需對接平臺,又是行業趨勢“透視鏡”。
休食展上,同步舉行了2023中國休閑食品飲料創新發展大會,聚焦發展新趨勢,行業專家、企業代表進行了深度交流。
會上,中國輕工企業投資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國都公布了一組數據:2022年,食品行業的總營收達到9.8萬億元,今年第一季度食品行業實現營收2949.07億元,同比增長了9.96%。而休閑食品作為食品工業的重要板塊,近年來也深受市場追捧,預計未來我國食品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能達到10%左右,到2028年規模有望達到2.5萬億元左右。
如何搶占萬億市場?透過這場休食展,或許可一探風向和路徑。
“好吃”還要“吃好”
依托萬億市場,休食展首次在濟南開展,就備受業內關注。
8萬平方米展區、近2000個展商、3000余個優質品牌、數萬種商品、輻射全國34個省市、4場高規格專業配套大會……休閑食品產業的“火熱”,僅從參展規模即可見一斑。
展會現場,低GI代餐餅干、脫油花生、草本飲料等主打“健康”概念的休閑食品飲料隨處可見,而且也最受追捧。
近年來,休閑食品深受消費者青睞,“網紅”品牌層出不窮,休食展上各種品類的休閑食品飲料五花八門,無論在內在口味還是外在包裝上,都變得更加考究和細化。
老字號品牌魯味齋,在休閑零食領域推出了“王大明和他的朋友們”鹵味零食品牌,切入的是更加細分的休閑鹵味賽道。董事長王劍輝介紹,“2022年休閑零食的規模達到了1.5萬億元,其中鹵味零食達到1500億元。從魯菜鹵味看,大部分在做的是佐餐鹵味,食用場景以家里、餐桌上為主。而我們現在講休閑鹵味,它的食用場景則拓展向辦公室、課桌、宿舍、郊游、出差、旅行等等。”
作為飲料行業的資深服務商品飲匯,這次攜手30個飲品品牌組團來參展,負責人任未希認為,休閑飲料市場已成為存量市場,“過去的‘老少皆宜’已經成為偽命題,細分品類才有大機會。像包裝的顏值、蘊含的情緒表達以及養生輕功能等都是差異化細分。”
微博區域發展事業部大區總監扈玲娟在作主題分享時,將食品飲料行業的客群畫像劃分為精致生活烹飪族群、懶系潮流成仙族群、愛豆同款追星族群、奮進中產養生族群、知性博學小資族群等五個類型。在她看來,“每個族群都有自己身上單獨的標簽。”
“只有在小的市場上,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所承擔的文化、人文關懷、健康、體育、游戲等各種屬性加進去。”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德鵬認為,任何時候同質化的無序競爭都不會帶來新的產值,食品休閑企業一定要堅定做差異化戰略,進入細分市場。
小包裝有大作為
“小包裝”也成了時下休閑食品的主流,在2023中國休閑食品飲料創新發展大會上,與會專家對此專門進行了交流分享。
中糧時怡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連翔從消費終端的“單身經濟”“懶人經濟”“顏值控”三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消費者覺得小約等于好。”
單身經濟和悅己經濟的崛起,也助推了“小包裝”的流行。張連翔列舉了一組數據:單身群體在2021年已接近9000萬人,非單身人士中也約有32.9%習慣一人食,“一個人吃飯要吃得好、吃得樣數多。”如此分析,以前每天吃5-6樣,現在要吃到更多樣,“沒有辦法接受太大的包裝形式。”
“小包裝”的趨勢下,對外包裝的設計也提出了新要求。張連翔以時怡的堅果為例介紹,原來放8種產品,現在要放到12種、15種乃至20種,“近年來,禮盒越做越大、越做越精美,而里面的東西越來越體現種類的多樣化。小包裝體現了外包裝大、內包裝小的發展形勢。”
濟南魯味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劍輝介紹,“研究顯示,小于50克的包裝已占到整個休閑零食銷售的40%。”在他看來,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大的盒子,里面裝最多的東西,這本身就是一個市場矛盾,“企業要克服這些矛盾,在這里面尋找商機,要有大手筆。”
此外,大會還舉行了以“健康休食自在享樂”為主題的“泉城話休食”圓桌論壇,圍繞新國潮如何常新、零食跨界融合新趨勢、同質化競爭如何突圍等行業熱點話題進行了互動交流,助力企業決策,共推休食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傳部主管 泰安日報社主辦 地址:泰山大街333號泰安傳媒集團22樓 聯系電話:0538-6272000 郵編:271000
中華泰山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魯B2-20100031號 魯ICP備08005495號-1